上面我们已经阐述了模型——建构所必须满足的前提假设,界定该课题所涉及的几个概念。我们建构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具体做法是:把上面所界定的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结合在一起考虑,寻找国民收入效率最优化下,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替代关系,并把这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量化,借助于数学工具,建立消费与投资替代及两者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国民收入效率最大化的实现条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消费和投资的组合时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所实现经济效率最优的组合。既体现消费支出转化为引致投资与变动后的自主投资所生产的消费品恰好满足下一期消费者家户的消费需求;第二,这种国民收入最大化的消费和投资组合是在既定国民收入水平下实现的。
,我们还应该假定,国民收入效率是既定的。也就是说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曲线;根据该课题需要,我们取了三条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消费投资预算线是既定,也就是说在既定国民收入水平,只有一条预算线与之相对应。在图3中用AB表示。
第一种情况: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为a时,a位于消费——投资预算线AB下方,这样曲线a与线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D、E。D、E的经济意义是指在消费投资预算线约束下,也就是在既定国民收入水平下,用于消费投资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国民收入效率。从图形分析来看,在相同消费投资预算线约束下,既可以实现国民收入效率c,但是c所代表的国民收入效率比a所代表的国民收入效率要高。在经济运行系统中,由于消费者家户和生产者
企业相关的经济变量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且各自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与政府相关的经济变量最为模型的外生变量,其追求的是以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为前提的。消费者家户,生产者企业及政府都会选择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c。
第二种情况: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为c,c与消费投资预算线AB相切于点E,也就是在说消费投资预算线的约束国民收入效率实现最大化。
第三种情况:当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为b时,虽然国民收入效率 很高,但在现有既定国民收入水平下难以实现,所以曲线b是不可能的国民收入效率曲线。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推导出国民收入效率最大化实现的理论条件,即国民收入效率曲线与消费投资预算线相切时,实现在既定国民收入水平下国民收入效率的最大化,即MRSci=I/C。
4.2 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建立
上面,我们推导出既定国民收入水平下国民收入效率的最大化,其实质就是国民 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时,为了实现消费者家户和生产者企业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减少用于消费的货币进行投资,或减少用于投资的货币进行消费。我们这种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投资替代关系。总之,使消费规模和投资规模相适应,成比例,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我们建立消费投资之间替代关系时,我们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国民收入效率以什么经济变量来描述和衡量?第二:消费和投资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是如何实现替代效应的呢?
4.2.1衡量国民收入效率的经济变量描述
国民收入效率在这里主要是指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货币配置效率。我们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基础上对国民收入效率进行分析。首先,我们知道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而且我们也假设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两部分构成。用数学表达式如下:
C=Q(Y)-------------------------------------------------------------------(1)
I =Φ(i)--------------------------------------------------------------------(2)
Y=C I--------------------------------------------------------------------(3)
其中C表示消费,Q表示消费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 ,I表示投资,Φ表示投资函数,i表示利率。
由以上式子我们可知:Y=Q(Y) Φ(i)------------------------------(4)
Y-Q(Y)=Φ(i) Y-Q(Y)=aY
Y=Φ(i)/a------------------------------------------------------------------(5)
现在我们得到了国民收入Y关于利率I的函数。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
影响,但这并不能反映利率影响国民收入效率的程度。于是我们引入了弹性分析的
方法来找到一个合理的经济变量,衡量国民 收入效率。我们把它定义为国民收入 的变化率与利率的变化率,即国民收入的利率弹性。用数学表达为:
EYi=△Y/Y/△i/i=△Y/△i*i/Y-----------------------------------------(6)
通过前面对消费投资的边际效率替代率的定义,我们知道国民收入效率,等于国民收入效率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即国民收入效率等于消费投资的边际效率替代率,也就是EYi=△I/△C。进一步深入分析,由我们得出的国民收入效率最大化实现的理论条件可推知,国民收入的利率弹性系数应等于既定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与消费的货币之比,即EYi=I/C
到
目前为止,我们建立起消费投资之间的替代关系。
4.2.2 消费与投资实现替代的中介变量
消费和投资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替代效应主要分为两部分:内部自发替代和外部调节替代。在研究消费和投资实现替代的中介变量时,我们主要分析外部调节替代中,以利率为杠杆的中央银行的储蓄调节。储蓄是国民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国民收入又分为消费和储蓄。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储蓄主要与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两因素有关。其公式可表示为:S=F(y) G(i)------------------------(7)
其中S是储蓄,F是储蓄S关于国民收入Y的函数。G是储蓄S关于利率I的函数。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关系,所以在利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储蓄函数的二元回归方程式时,可能存在自相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消除自相关性,从而等到一个新的储蓄方程为:
S=F(y) G(i) b----------------------------------------------------------------------------------(8)
从该式,我们把储蓄的用途分解为两部:即国民收入决定的消费部分和利率决定的投资部分。由于储蓄总量一定,国民收入既定,所以,国民收入决定消费部分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改变投资部分,再调整消费部分,实现了消费投资的替代,达到国民收入效率最优的消费和投资比例。
4.2.3 动态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简介
我们已假定在所研究的时间区间内,消费对投资的替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上期投资决定本期消费,本期消费决定下一期投资,本期国民收入决定下期消费,投资存在投资乘数效应。上面我们得出国民收入效率最大化条件和消费投资替代函数方程可以表示为如下:
EYi(t)= △Y/△I*i(t) /Y(t)= △I(t-1) *1/1-MPC/ △C--------------------(9)
St=F(Yt-1)-G(it) b----------------------------------------------------------(10)
其中t表示本期,t-1表示上一期,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5.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理论公式。从理论到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有必要用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实际数据进行验证。虽然,此理论的假设前提条件十分的苛刻,但是他还是可以从某一程度上反映真实情况的。
5.1 检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
注:论文索引数据来源于:
①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3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②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1993-2003年[EB/OL] //www.stats.gov.cn/tjgb;
③中国人民银行 1999-2003统计数据[EB/OL]// www.pbc.gov.cn。
5.2检验过程
在检验过程中,我们用计量经济学的最小二乘法,结合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数据,确定理论公式的参数。进而,我们也就进行了实证分析。
5.2.1从散点图分析
从散点图来看,我们认为可比GDP的值与可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线性正相关性。因此,我可以对他们进行回归分析。
5.2.2回归方程的建立
由此,我们可以求得可比GDP的值与可比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回归方程为,
C=0.362324*Y 81.03905-----------------------------------------(11)
其中Y的系数0.362324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从散点图来看,我们认为利率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线性负相关性。因此,我可以对他们进行回归分析。
由此,我们可以求得利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方程为:
I=-335805.3*i 52462.08------------------------------------------------------(12)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到衡量国民收入效率的国民收入的利率弹性系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Y=-335805.3*i 52462.08/0.362324-----------------------------------------(13)
EYi=△Y/Y/△i/i=△Y/△i*i/Y=△Y/△i*i/(-335805.3*i 52462.08/0.362324)
同样道理,我们通过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分析,
我们也求得新的储蓄方程为:
S=1.990142*Y-7358.479*i 33810.99---------------------------------------(14)
5.2.3经济意义检验
从估计量的符号和大小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所得参数是符合意义的。
5.2.4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检验
第一,表5、表6和表7里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所得参数及方程是满足T检验、F检验的。第二,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来看,我所分析的样本数据是时间序列的数据,所以不存在异方差性;同时,通过对D—W统计量的检验,也不存在自相关性。
5.2.5动态消费——投资替代模型的导出式
EYi(t)= △Y/△I*i(t) /Y(t)= △I(t-1) *1/(1-MPC/ △C)
=△I(t-1) *1/(1-0.362324/ △C)------------------------------------(16)
St=F(Yt-1)-G(it) b=1.990142*Yt-1-*it-7358.479*it 33810.99-----------(17)
6.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逐层深入分析,我们建构起消费——投资替代模型。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虽然在技术上还值得推敲,但是整个理论推导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改变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消费增长较弱,
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利率效应不明显,在未来仍可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局面方面提出了几条可以借鉴的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消费政策和投资政策,建立全面小康社会适度的消费水平,合理的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引导符合中国经济运行
规律的人们消费习惯,从而全面实现消费启动;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适当投资规模,合理的投资结构的衡量指标体系,引导符合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人们投资习惯,从而实现投资启动。进而,我们实现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协调,以消费和投资双向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政府应建立起专门的消费和投资资金运行的监督机构,及时预测和预警消费和投资的低效率使用;改善和进一步健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改革一些计划经济中的制度障碍和一些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中国国情的弊端。
第三,中央银行应加快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建设,尤其是加强自由利率的调节,充分发挥利率在配置消费和投资资金中的作用,配合对储蓄资金的管理,从而实现消费和投资的替代,使两者保持适当比例 ,通过二者的联合作用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持续、协调、健康的最优经济增长。同时,我们也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市场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
1.高鸿业. 西方
经济学[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闻潜. 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梁小民.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李勇强,仁文举,王秦. 消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重庆 2003
5.刘方域,李振明. 论投资和消费的双拉动 人民日报 2003.1.20
6.张保法. 经济计量学[M]. 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