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摘要:如果要在更大规模上吸引外资投资于武汉市制造业。必须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前瞻性外资战略和政策。本文在阐述国际资本流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外资流动的四大趋势:中国吸引外资扩大化趋势;并购化趋势;流向政策透明地区趋势;产业集群显现优势趋势,以期对武汉市政府制定相应外资政策提供借鉴。[/b] 关键词:外资;直接投资;并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成就显著,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迅速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我们必须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把握其变动趋势,并适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外资战略和政策。 一、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1.对外直接投资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前国际资本主要以间接投资形式出现,到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中75%左右则是对外直接投资[1].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奠定了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在建立的初期和中期,更看重的是资本输入国廉价的原材料与劳动力,而现代跨国公司更看重的是接受投资国的市场。 2.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私人资本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集团之间贸易投资活动的主流。跨国公司为寻求市场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将产业内的分工扩展为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行业结构来看,对基础部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加大。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基础部门的投资出现增长的趋势,跨国公司成为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国际资本流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倾斜,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扩大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外贸已成为各国发展外贸的重要战略,信息(包括技术和知识)正在取代廉价劳动力成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因素。 4.发达国家内部的国际交叉投资依然在国际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了结构性改革,推行市场化和自由贸易,放宽了对资本输出入的限制;此外,由于经济增长,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趋势,但这并没有改变发达国家在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国际资本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5.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已从单纯追逐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变成为追求市场效益。从1995年起,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五次国际购并浪潮。在此次国际购并浪潮中,平行型购并行为增加[2].传统的垂直型投资是以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出发点,而水平型直接投资中,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从事着与总公司基本一样的经营活动,这种资本流动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进而获取高收益为宗旨的。 6.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注重利益共享,从各个层面的协调合作中得到更高的收益。在第五次国际购并浪潮中,善意收购呈现上升趋势,各利益集团越来越注重目标的长期化和“利益双赢”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营销商与客户之间可以建立伙伴协作关系,而且也改变了竞争对手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观,投资双方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利益多方面的共享。 二、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流动趋势 以上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整体特点,在这一大背景下,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已成为一大亮点。人世第二年的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一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53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3].从动态趋势看,我国今后利用外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形势下,外资的流动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武汉市政府若要保证在吸引外资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就必须在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特点的基础上,顺应以下趋势: 1.外资流动规模继续扩大,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首选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有增无减,并以更迅猛的态势得到长足进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动因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资源全球配置。 面对FDI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我国的情况如何呢?中国加入WTO之后,流入的FDI呈现出新一轮增长趋势。2001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了近15%,达到468亿美元。2002年为52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2.5%,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2003年排除“非典”影响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4].与此同时,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其总部迁往中国。许多跨国公司以“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国,最大的生产国,最大的出口国”来诠释自身的中国目标,他们认识到只有坚定中国战略,才能实现全球经营。如2002年4月,GE塑料集团在上海正式宣布将于当年9月份将GE塑料亚太区总部从东京移到上海。此前,该集团已经把大中华区的总部从香港移到了上海。除通用外,其他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如甲骨文公司、瑞士ABB集团、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公司、德国博世公司、法国普美得斯公司等都已经决定把总部搬到中国。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调查结果,有92%的跨国公司已经计划近几年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这一事实无疑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跨国公司已经进一步把中国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 在中国成为全球FDI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并且众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地区总部的情况下,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武汉可以发挥优势,力争把更多跨国公司的营运中心和制造中心吸引到武汉。 2.外商投资的并购化趋势。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己远远超过绿地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直接投资当中有80%以上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的。国际跨国并购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而绿地投资的地位则不断弱化。 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方式看,1990年我国外资并购的交易额只有800万美元,仅占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的0.23%。在随后的时间里,外资并购活动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这一比例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最高的年份也不到6%。2002年,中国的外资并购只占FDI流入量的3.43%,仅相当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6%,发达国家的5%。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及对外资并购采取的谨慎态度所致。但是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加入WTO后要与国际接轨,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已有所改变。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外资并购的政策法规,如《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2002年11月),《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3年3月)等,这些法规构成了我国规范外资并购的政策框架。可以预计,外商在今后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的FDI规模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鉴于此,武汉市政府应顺应这一趋势,创造条件着手策划和运作,逐步使并购成为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上海已明确了外资并购国企项目可以适用内资并购政策,未来具体的并购行为将主要借助上海产权交易所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完全依托规范的市场运作体系,其中也不排除委托国际、国内知名咨询公司操作。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原则,上海将结合国资、外资、民资联动调整发展的战略,实施新出台的《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的若干意见》的细则,内容包括建立外资并购快速通道、简化并购审批程序及提高交易过程的透明度等。笔者认为武汉市政府也应积极探索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的规律和要求。 3.长期来看,外资有流向遵循国际惯例、政策透明地区的趋势。当今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但美国在其外资政策上并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只有对个别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进行了限制。大量外资流入美国主要看重的是其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透明的法律体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及优秀的科技人才等因素。短期来看,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确实能吸引一定的外资流入,但特殊优惠政策本身就是一个短期行为,常常会造成一些国际资本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的期限,大搞“短、平、快”项目,优惠期满就撤。长期来看,吸引外资并不是靠优惠政策,而是靠国民待遇,这也是WTO的一个基本原则。外资的流向也必然是那些政策比较平稳、透明度较高、统一性较好的地区。而真正有实力的跨国集团,其投资是着眼于全球战略的长远利益,许多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其投资目标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FDI的三种直接动机是为了获得市场、资源和效率,对特殊优惠政策的考虑则是其次的。 中国加入WTO后,其开放环境将出现三大变化:由目前有限范围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而我国现有的利用外资的基本理念、引资方式和操作程序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例如,目前以减免税和优惠政策为特征的差别引资方式就不符合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各地竞相自行制订的各种引资优惠“土政策”也有违世贸组织的统一、透明原则。因此,入世后要积极适应新环境、新规则的要求,使利用外资工作从政策主导下运作转为在法律框架下运作。 我国在外资的政策上常常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给予外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低廉的土地价格等等。这些超国民待遇,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同时又由于毗邻地区的要素禀赋具有相似性,引起各地的恶性竞争和互相“残杀”,丧失了引资的主动权,使外商趁机杀价,造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且,过度的优惠政策将诱使外资公司进行非生产性寻租活动,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并诱发腐败。另一方面,出于各种考虑,政府又常常在员工安排、产品销售、外汇管理、投资比例等方面予以诸多限制,引起次国民待遇,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外商投资方也对此颇有微词。而这些从长远来看,都不利于稳定地吸引外资。 从趋势上看,今后的外资政策会逐渐改变这种政策倾向,由优惠和歧视并存的扭曲性外资政策向内外资平等待遇的“中性”外资政策转变,提供内外一致的竞争环境。因此,要逐步实施‘WTl0关于非歧视性和国民待遇原则的规定,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来规范和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政策措施。 4.在制造业吸引外资过程中,产业集群逐渐显现优势的趋势。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也已成为外资进入制造业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国际上看,著名的产业聚集区如美国西部硅谷、德国索林根刀具业群、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器具群、印度北方邦阿格鞋业群等都是外资大量涌入的地区。从国内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的产业聚集区域也成为吸收外资流入的强势区域。如江苏省利用外资居全国前列,而其中流向制造业集群区域及高新技术产业园聚集区域的外资占80%以上,而产业分散、企业集群化发展慢的中部地区对外资吸引力则相对较弱。 目前在武汉市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断裂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数据或许可说明这一问题:钢铁行业——2003年武钢钢材产量692万吨,武汉市工业用钢约50万吨,其中用武钢的不到10万吨;电子行业——占成本七成以上的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另有两成配套部件由沿海地区企业提供;服装行业——全市1 600多家服装企业,几乎都是成衣厂,缺少本地配套企业,全年至少有25亿元的面料、辅料、饰品全部外采。面对这种情况,武汉市制造业若想在吸引外资上有更大成效,最关键的是创造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条件和加快集聚的过程。2004年上半年,武汉市政府在学沪杭经验后的访谈中,也谈到了关于开发区的建设,要做大做强企业,延伸产业链,将武汉建设成华中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总而言之,武汉市必须积极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并从这些特点中看到今后的趋势,制定前瞻性政策,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武汉。 [b] 参考文献:[/b] [1]周继红。全球化中的吸引外资新取向[J].国际贸易问题。2003,(4):14-17. [2]马宇。全球资本潮——世纪之交外国投资格局演变[J].国际贸易,2000,(10):22—24. [3]周泽红。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与我国利用外资的策略调整[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4):18—21. [4]张准。拙议利用外资的调整[J].技术与市场,2004.(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