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我们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考验。商品、服务、技术及资金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为了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多边经济体制。中国日益强大的生产力需要更为广大的市场来支持。中国的西部地区还没有开发,那里各种资源丰富,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开发西部来达到上述目的。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市场逐步放开,较好的弥补了国内资金流通速度慢的欠缺。
关键字:政策调整 人才战略 金融改革 “蝴蝶效应”
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20多年间引发了中国这个12亿人口的大国迅猛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经济领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改变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政治权力出现地方化甚至社区化的趋势,国家对社会的直接控制开始减弱,社会流动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职业和地位上都大大加强,文化的多元化和异质性也显著增加,这一切使得中国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但同时,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加大、环境污染加重、政治组织和个人的腐败行为日益突出、犯罪现象也越加严重,这一切使得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产业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今后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埋下了隐患。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就应该力求弱化这种不平等局面,分析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化相关的数据信息,建议政府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从过去的增长为中心的结构政策转向以转移支付为中心的结构政策。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拉大,经济发展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消除这种可怕的不平行状态,中央政府开始实行的开发西部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逐步取消特区优惠待遇,努力将经济的发展调整到平等化的状态。然而,政府的经济政策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如果这种差距扩大,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又将如何?这是困扰找经济学家更是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不但要理解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后果,而且还要预测出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做出正确抉择。
1.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政策调整
80年代的改革开放,深圳、海南等一批特区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带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一时间特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均的消费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和地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现象开始产生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一支独秀,进入到了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东部的沿海城市相继开放,形成若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开发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等。然而,这是中国的中西部还相对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乏资金、和相应的技术来开发。不仅如此,西部地区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外界国同较少,掌握的信息已经远远落后,无法在短时间内与现代社会接轨。可见,中国近20年的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是沿海地区高速增长带来的。进一步分析着20年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广东省的GDP 占全国总体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也呈上升势头,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沿海地区的差距略有所拉大;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差距也在增大。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过程中,跨行业和跨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相互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深入,特别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仅缩短了资本的流动周期,而且,国际资本的流动大量的流入亚洲地区,不同程度的重塑许多产业。中央政府为了平衡全局经济,尽快消除地区差距,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对于投资与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实行减免税收,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审批部门也缩短了审批的时间。在开发西部资源方面,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条件,并且加强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2.人才战略,满足发展需要
然而,单凭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的,在不断改进硬性条件的同时,核心的内部人才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衰。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在西部地区兴办学校,建立各类培训机构,重视精神激励,更重视物质激励,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高技术人才长期以来,除了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发展以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精英流失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专家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培养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的优秀企业家,加快造就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当前从不同的角度实施“人才建设”战略。首先,建立并完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家的成长和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其次,鼓励科研开发,培养学术带头人,在尊重老专家的同时,破除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现象,进一步形成培养中青年高级专家。再次,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吸引外来的人才,减少外流现象。
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配合外资开发西部
金融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其它大公司的总部进驻经济区,必须创造良好的企业生存发展和投资的环境,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更需要市场化的运作,依靠资本市场,更需要大量的金融机构能够进入这个区域进行新的投、融资和其它方式的合作。不但如此,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是给进入经济区的跨国公司总部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
在吸引外资投向西部经营的同时,相关的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水平的显著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从短期而言,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但从长远来看,我国金融业也必然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从这种趋势看,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先行试点,实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监管,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国内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环境,将我国的管制型金融市场逐步向市场化转型。使银行形成聚集效应,提升了当地银行的层次,活跃竞争局面,加速资金的流通速度,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使得股市、证券市场等金融功能起步、拓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西部地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经逐步的深入人心,在开发西部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最终的目标。因此,建设西部生态园区就是在开发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吸取先发展、后治理导致环境问题的教训,增强了人民的环境意识。现在已经有许多金融机构愿意为开发生态项目的企业提供贷款和资金补贴。
4.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蝴蝶效应”
套用混沌经济学的“蝴蝶效应”理论,西部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对原来的经济制度提出挑战,中国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高度融合,并“通过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政治体制,使政治和行政权力几乎垄断和控制一切社会资源,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行政化、社会生活政治化,形成了一个以执政党和政府等广义的政治权力为中轴的社会组织体制。“旧双轨制”将逐渐地消失,新型的已经市场化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体系和要素价格体系,与原先的体制相互的碰撞,势必会形成改革的两大阻力,加大我们的改革成本,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但是,市场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经济制度的改革首先会从企业入手,所以,双轨制的并轨必须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并采取先实施产权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跟进的并轨与转型路径,最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才能更好地接受来自国际、国内的竞争,推动经济结构的全方位调整。
经过最近15年的调整,第二产业的增长势头最快,第三产业紧随其后,第一产业也略有增长。90年代以后至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长势头明显。而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秀丽的风景成为突出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与之相关的其他第三产业中很多行业也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该产业的增长必然伴随劳动力的增长,第三产业会出现一个大人员的缺口,而西部过剩的劳动力正好满足需求。由于西部经济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这里的人居收入明显偏低。如果劳动力充分在区内流动,就业,那么收入差距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再分配来加以调整。实际上,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快,将不仅使得土地增值和增值税越高,而且将吸引更多的迁移人口,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西部来支援建设。
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任何政府行为、特别是大规模政府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配套相当有力的具体措施来防止政府行为可能出现的偏误,所以,政府需要采取实施的措施,保障当地人民的生活。建立要防止福利过低引起社会动荡,而这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如适当降低申请低保的成本来完成,而且为迁入的高技术人才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居住与子女教育安排,加快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因为,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经济不可能永远持续高速,高峰与低谷相伴生才是经济发展的辩证法;而且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基数越大,实现高速度发展就越困难,所以,避免在西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候出现“振荡”,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将制约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外部不确定因素提早扼杀掉。
最后,经济发展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它离不开经济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形成统一的目标,建立高效的团队,有效管理团队,方能更有效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都能在最适合他(她)的位置上”,这样人力资源就实现了最合理的利用。因此,决策者必须掌握用人的要领和原则,知人善任,量才用人,给予每个人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施展个人才干。另一方面,试图使人平等,给予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以适当的补贴,从而弥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盲目投资,突发事件,世界经济的波动,政策调整,货币贬值等造成的失业、待业。然而,一味地强调不能使人平等,那么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同样会造成社会动荡,最终还是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无法自觉调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员的相对过剩问题,如果政府不出面进行调控,那么大量的下岗失业流动人员就会对社会造成激烈的冲击,产生严重两极分化,久而久之,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在市场无法自发调节的时候,政府的适当合理的调控,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是必要的。由此可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书目:
1.《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
经济发展》,保罗.黑尔,《经济
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2.《顶尖管理能力》,(美)比斯盖特.舒尔茨 地震出版社
3.《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2002年第9期。
4.《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2003年。
5.《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6. 论文《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2003-10-24
7.《当代经济思潮》,陈信、陈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