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理教学 多学科 渗透教学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3+综合”高考改革的出台,在综合考试中,一改以往各科单独学习,单独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仅要学好各科的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
就目前各中学的情形来看,由于地理多年被当作“副科”,致使地理教师上课缺乏积极性,上课形式,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有在地理课中打磕睡,做其它科作业,甚至逃学等现象发生。在全国高师地理系中也有许多同学没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或者没学好多学科渗透的知识,以致将来走上岗位时,知识储备不够,不能灵活运用各科的知识渗透进地理课堂中。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体系下,地理学科在“综合”科中的地位及美国教材多学科渗透的状况,并着眼于从三个方面论述地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教学,希望能对高师地理系学生及中学师生有所帮助。
2、地理学科在“综合科目”中的地位及美国教材分析。
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之容易成为无论采用哪一种综合形式考试试题的题眼。地理中的自然部分易于与理科综合,人文部分则便于与文科综合,而大综合就更利于地理学科发挥优势。如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热点现象与问题,可以使政、史地3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与治理保护,可以使理、化、生、地各科巧妙融合在一起;以区域为单位的事物与现象的剖析,则使文理科的融合和渗透变得更加便利。在1998年和1999年教育部对部分省、市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地理知识的分数比重占全卷总分的一半以上。地理学科在“综合科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1]
同中国教材相比,美国教材更注重多学科渗透。美国教材在温度和密度这一节中讲述了液体的密度(学科内渗透浮力,学科间渗透海水的对流——海洋学)气体的密度(学科内渗透浮力的应用——热气球,学科间渗透大气环流——气象学),固体的密度(学科内渗透热胀冷缩,学科内渗透地壳运动——地震、造山,火山——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这种渗透用密度这根主线贯穿其中,有条不紊。这就像一根神经上伸出无数未梢,无论触动了哪根未梢都会引起反应。可见,在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从教材予以改变,更要从地理教学中进行渗透,以提高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多学科渗透。
2.1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渗透各个学科。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意图的主阵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渗透各科知识,既可以调节课堂单一、枯燥的气氛,又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2.1.1在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中,注重各自然要素和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以及人类对它们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不利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的途径和方法。[1]尤其要强调对各类要素和自然系统的保护措施,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时,可恰当地引入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并向学生讲解几种缓解的办法。这种逆向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渗透。此外,地理上涉及的岩石风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臭氧层漏洞,光合作用等知识,与生物、化学有着较广泛的联系,在讲解这些知识时要巧妙进行多学科渗透。
2.1.2 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应从区域环境条件,环境问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规划等新的角度重新组织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的知识内容。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正确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人地关系、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特别要注意那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的评价和分析,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和区域发展的条件,提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构想,以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无形中,学生综合运用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也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国防知识,如在学习“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一节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我国的一些海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矛盾和争议。在南海,有一条历史形成的断续的传统海疆线。在岛屿归属上,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比如南沙群岛屿已被一些国家大量侵占。由此,可使学生感到我国国防建设的紧迫性,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此外,地理上涉及到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领土,领海的争端,民族的矛盾,宗教的冲突,甚至国家的分裂等重大问题,与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都是分不开的,如科索沃问题等。
2.1.3对于人文地理中的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例如,讲工业布局时,要让学生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合理的工业布局应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而只顾眼前的,或只看到本地区,本行业的经济效益,不作长远和整体考虑的经济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地。[1]这样多学科知识放在一起讲,会改变以往上课单一的形象。
2.2抓住重大节日,不断渗透多科知识。
2.2.1运用时事热点信息渗透国防教育。
时事热点信息时效性强,学生感兴趣,也是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切入点”。如2000年浙苏吉文科综合测题涉及到中国加入WTO、中东问题、巴拿马运河回归等。因此,利用时事热点信息渗透国防教育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又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其近期目的在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短东西差距。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安全。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时事热点,巧妙渗透知识。
2.2.2抓住“地理节”,渗透各科知识。
如在“3.12植树节”,“爱鸟周”、“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中,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学生喜欢,而且也更容易使知识得到渗透。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寒暑期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2.3运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多学科知识。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动灵活。这些活动有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的体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多学科渗透的重要途径。
2.3.1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作为必修课已被列入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遍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中,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影响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注重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入开放的现实生活,从接受知识走向探究问题,从分科学习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的应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得适合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2]实践证明,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是地理老师始料未及的,而学生在活动中所释放出的巨大潜能更是让教师惊叹,活动中收到许多好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研究性学生中学生是主体,但它的开展需要地理教师的指导。因此,高师地理系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敢于挑重担。
2.3.2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兴趣小组
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构成的特点,可组织具有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生兴趣小组,增大知识的构成量与渗透量。如天文兴趣小组、气象观测小组,生物观测小组、环保科技小发明和小创作组,利用板报、校刊等形式进行宣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这些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新知识。
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广大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不断渗透新知识。同时应树立以下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教育创新思想、树立终生教育思想,树立信息化教育思想,立足终生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多层次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中国教育改革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恭祥,王丽华 从“综合科目”谈地理教学改革 福建地理 2000年第3期 第15 卷
[2]徐 颐,中学地理课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地理教育 2001年第6期
[3]郑建红,努力读书学习塑造新型教育教师形象 地理教育 2001年第6期
[4]张志鹤,袁中超 浅谈地理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地理教育 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