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雷正光
【作者简介】雷正光,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研究员(200032)
【内容提要】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出发,在人才结构模型与职业分析两大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从教育体系位置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到工作分析这样三步骤的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思路,最后又对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时代特点进行了阐述。
【摘 要 题】理论经纬
【关 键 词】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结构/职业分析
【 正 文】
一、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内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及其规格和质量要求。人才规格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技”,即技能,指对培养对象的技术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意”,则指的是态度和情感,即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这三方面构成了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各层次、类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正是通过这些方面的不同要求体现出来的。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进行界定和规范的过程。职业教育发展到现代,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也是不断发展的,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过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只限于在教育系统中,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进行分工,很少与外界经济社会环境相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也很少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反思,往往社会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却固定不变。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它的定位也从原来的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整个培养目标定位系统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职业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它说明的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在现代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二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职教目标的设定是极具地方性的,它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及人力结构结合起来,因为它培养的人才基本上是为本土产业设计的,以发挥当地特色。三是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是具体到特定岗位上的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保证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出口”通畅的重要因素。这三个定位因素的逐步确立,就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渐渐清晰。
二、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理论
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定位,从原来的感性思考向科学化的理性决定逐步发展。这使它越来越借助各种理论,以使整个决断过程更加科学、正确。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定位就主要借助了以下两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一)人才结构模型
职业教育总是以客观的人才结构为依据,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而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对于社会人才类别与层次的不同看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才结构模型。人才结构模型从“金字塔”型理论模式发展到“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模式,到现在最为广泛认可的“阶梯状”理论模式(如右图)。“阶梯状”人才结构模型也成了现代人才分类及分层的主要理论。它认为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人才的不同系列(或类型)、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质的差异。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系列的人才结构,每一系列的人才内部又可以分成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各系列人员之间有交叉,每一系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梯状人才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模型为我们设定各层各类人才规格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来分,就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对职业教育而言,它通常是指向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这样的人才结构模型,考虑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在全局上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设计可能的通道。
(二)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它将各项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难度、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对工作者的要求等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职业分析的基点是职业岗位,它一方面确定了特定工作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中的位置,另一方面确定了该工作的职能性质、劳动的具体内容和条件。这就可以帮助克服职业教育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为培养目标及整个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目前,职业分析的方法日趋成熟,如任务分析表、艾莫门技术、工作要素法、PAQ职业分析问卷、TTA入门素质分析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职业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职业分析也成为职业教育目标设定过程科学化所必须依赖的基本方法之一。国际劳工组织1958年就基于当时的职业分析,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83个小类,248个细类,1881个职业,从而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68年、1988年两次修订,成为各国职业分类的重要参考。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565-86:职业分类和代码》。这些职业分类一般都包括了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行业名称、职业描述、职业活动的环境条件、职业活动的身体素质要求、基础教育程度、职业教育程度及职业前途与职业晋升等内容。它们为职业教育机构找到自己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定位框架。
附图
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以及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理论方法,为我们确定其定位思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我看来,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妨遵循以下三步进行:
(一)从教育分类来看,应用性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性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是由国家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的。国家对教育具有总揽大局、分工统筹的职责。教育系统就是教育中具有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表现为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的学校网络结构。教育系统的功能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来培养人,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个人自身的发展。它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结构性、有机关联性、动态开放性、有序组织性和目的可控性等特点。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相对的,既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和任务,又与其它教育分工合作。因此,职业教育定位就应该先在国家制定的大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再把视角深入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小系统内部。职业教育是具有职业定向性的专门教育。如前面所说,职业教育本身又是分类别、分层次的。因此,具体到某一特定的职业教育时,就必须对本职业教育机构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层次及任务进行再一次的前期定位,以把握本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片面强调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忽视应用性人才的造就,结果导致中层技术人才和高级业务型人才的持续缺乏。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速,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国教育的重心必须从学术性教育向技术-业务性教育转移,而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中等的和高等的)正是用武之地。
(二)从人才需求结构看,技术-业务型岗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定向
在确定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后,职业教育机构就可以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劳动力市场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就逐步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具有企业行为自主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宏观控制间接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法制化等一系列特点。市场经济的这些特征也对置身于其中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教育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以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是职业教育运行与发展的活力源。立于市场经济中的职业教育必须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供与求之间的关系更是成为了职业教育机构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反映社会职业的结构、种类和不同类型职业的数量。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的渠道是多样的,比如利用国家劳动局、统计局提供的劳动力信息;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力结构的宏观分析;对本地的用人单位的中观调查分析等。就方法而言,又有雇主调查法、专家咨询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等。研究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就可以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得更加直接、具体和细化,从而使职业教育的人才“产品”更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
目前我国最缺乏的人才就是精于技术和业务的人才,如业务员、高级工、技术维护和应用开发人员等。这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瞄准技术性、业务性的岗位,着紧用力,改革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过硬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性和业务性人才。
(三)从工作分析的角度看,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重点
如果说教育体系位置分析属于宏观战略,市场需求分析属于中观层面的定位,那么工作分析则无疑是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培养目标定位的最后一步,即微观部分的策略了。前面已经提到,职业分析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理论方法。工作分析就是职业分析岗位性的细化,它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选定将要分析的工作;确定分析的精细程度;确定工作分析的人员和条件;确定样本容量和取样方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描述工作。工作分析的结果一般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它对某特定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及担任此类工作应具备的资格、条件都做出详尽的说明和规定。这样就可以对培养目标的具体标准进行细化,由此对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设计,并最终使培养出的人才与原来设定的培养目标在内涵上得到统一。因此,工作分析作为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培养目标定位时的最后以及最微观部分,必须予以特别的重视。事实上,在我国的职业分类中,很多岗位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说明书,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利用这样现成的工作说明书,帮助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当然,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也要求职业教育机构随之对原先的工作说明书做调整和改进。
如果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不高的话,那么首先表现为实践和业务能力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摆脱学科性教育的框框,没有走出一条高效的、有职教特色的、能够强化技术与业务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因此,全面强化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出能够充分胜任技术-业务岗位的综合素质,是今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四、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时代特点
上面分别对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定位基本理论及方法及基本定位思路进行了阐述,最后我们要谈到的是在这样的思想方法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现代职教培养目标有哪些时代特点。
(一)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办学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机构把满足市场需要作为办学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把握培养目标的要素,保证自己培养目标是合乎市场需求的,从而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的一大重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更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重要理念。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设定,也必须体现这一点。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职业教育机构的直接服务对象,学校与学生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现代职教设定的培养目标不是短期功利的就业包装,它不应该束缚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展,而应该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现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符合的是“人本”的要求。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这就要求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操作和最后的呈现上也应该是以能力模块的方式运作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应该尽量以能力模块的形式表述。职业学术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不仅使学生适应目前的岗位竞争,更要适应未来职业竞争和广泛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导向性的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是它的特殊任务。由此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理所当然地要在职业技能上下功夫,从而通过教育培训使一般劳动力成为技术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袁丽英.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目标体系与运行方式.职业技术教育,2001,(28).
[2] 杨秀芸.职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培养目标的确立——谈加拿大BCIT的经验.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0,(6).
[3] 蒋宏达.试论职业高中培养目标的定位.职教论坛,1999,(1).
[4] 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1,(6).
[5] 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职业技术教育,2001,(7).
[6] 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著.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P69-73、P95-102.
[7] 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P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