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恩田彰等在《创造性心理学》中说:“什么是创造,可以下个定义: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这个定义较准确地揭示了创造的本质。不过,就在校求学的儿童与青少年学生来说,当有特殊的涵义。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思维能力尚未成熟,自然不能作出惊天动地的奇迹;只要他们不模仿、不抄袭、愿用思考、设计创新、独树一帜、不与人雷同,这便是他们创造能力的基本表现。问题的关键在教学方面,教师如若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可收到所期望的效果。正如爱迪生时常鼓励他的弟子们对于学习工作,要精益求精;认为还一定有较好的办法,要他们去找出来,可以作得更好些。这就是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高明作用。
二、 创造是时代的需要
“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阿斯本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历史是前进的,文明是发展的,人类正是以自己的创造书写着自己的文明史。人类创造的成绩一代一代地累积,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科学文化世界。但是任何创造都是思维之花结出的实践之果,没有成功的思维就没有成功的创造。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时代,千行百业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以创造精神、创造性的过程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只有创新者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改革者必须是一个创造者,也只有创造者才能成为改革者。只有真正的改革者才能判明旧模式的弊端,才能在实践中开拓新路。至于科学技术事业本来就是创造性的事业。只有发挥我们的创造才能,我们才能追赶自己生活的时代,才能与科技、经济的日新月异发展相适应。如果说,模仿能力在科技、经济发展缓慢的朝代,也能使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振兴,那么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味模仿就意味着永远落后,只有创新者才能真正拥有将来。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 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在诸多关于培养创造性的主张中,认为只有在类似于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又很难提供使学生进行这样活动的机会,结果,创造性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来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实践堕入困难,往往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实,学生在课上每一次相对独立的思考,课下独立地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在相当程度上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品格、创造能力和训练创造方法。教学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只要在教学方面有适当的安排,如提供思维材料、营造思维情境、采用启发和促进思维的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学期我曾以“培养创造精神”为题做了一节研究课。与过去讲同样内容的课相比,在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有了一些新的尝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在仅仅停留于观点加例子,教师一言堂的旧的教学模式上,当然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反映也就不同了。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1、提供思维材料,教师对转笔刀、吸尘毛刷、音乐打火机等物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对上述物品的改进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引出所要讲的课题。2、进行何谓创造的讲解、举例阐述创造的重要以及如何培养创造精神的启发和点拨。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贺泽国同学“抽油烟机接油盒的清理”、郑抑憔同学“英语单词复习程序的演示”。4、发散思维训练及介绍:“书除了读以外还有什么其它用途?”、“对圆规改进的讨论”、“教师介绍用魔球理论进行快速作文选题的方法”。5、结束语引发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人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都幸运地继承和享受着前人不可胜数的发明遗产。我们每个人离开这些发明都会寸步难行。在今天我们这个需要创造的时代里,你难道不想为后人发明创造点什么吗?”学生们的反映是强烈的,“过去我总认为,创造是科学家的事,离我们很远,现在我认识到:“创造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产生了创造的欲望。”听着学生们对这节课的感受,使我感到欣慰,更引起我的思考: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让学生们有这样的收获该有多好。过去对教师教的认识只停留在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没有把它看作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如果在知识的传授中,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所帮助的话,也只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对教师教的认识尚且肤浅,更别说对学生学的认识和指导了。从这点看,过去的教学还真是有些“误人子弟”。关于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国外的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们早就有过论述。如格纳塞尔在其《高级教学心理学》中,提出教学是否可以发展思维能力的问题。他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已进向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育的园地上乃逐渐发展。关于启发思维的教学,已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但对于所获得的知识更能应用,是以教师的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之勤于推理、敏于概括,并精于问题的解决。关于教学的根本任务,菲尔德豪生与琼菲格尔在其合著的《天才教育的问题》中,指责过去的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里消耗许多时间,要学生学习知识,但未教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得知识以解决问题。然而,实际上,这正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教学生获得知识,采取的是记忆法,学生机械地背诵,非常容易;但要学生如何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这就联系着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也不是难事,唯须教师事先有所准备,当能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四、 一点启示
1. 教师的创造与学生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造才能。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甘甜,而且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品格具有明显的价值,因而是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受学生的欢迎。但创造性的教学是需要教师首先进行创造的。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的设计,只是把从旧到新的过程一字一句地讲出来,使学生随着自己的叙述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说是丝毫无益的,但这样的教学在本质上还不属于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是已知的,教师把已知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是无创造性可言的,只有教师那能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
2. 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潜能,需要教学的启发。然而,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在教学时,关于方法的选择,至为重要。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很简单,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便是有效的办法。如苏格拉底的问答式、孔子所用的举一反三式、毛泽东主席革命初期训练干部所采取的讨论式、《学记》中所倡导的“道而弗牵”的自行发现式以及西方近年来布鲁纳所强调的通过思考而学习的发现式、巴勒士的问题解决式等等,都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至于传授式,如若与它种方法联合运用,亦可产生启发思维的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听其自然,可得发展;也不是要特开课程,专门训练。实际上,只要教师在任何学科教学中,能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这才是教学的上策。
原作者: 赵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