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对我国高经济增长率现象作出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高经济增长率 二元结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9.4%,明显快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也是世界同期增长最快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普遍低迷,而我国GDP仍然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现实令众多经济学家困惑不解。对我国高经济增长率现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给出了种种解释,譬如,有人认为,我国高经济增长率源于高储蓄率;有人认为,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我国高经济增长率;也有人认为,外贸和外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率;还有人认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阶段,保持高经济增长率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许多经济学家在综合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现实后,对这些解释都不以为然。因为虽然从宏观上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好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是,如果从微观上来看,我国的经济似乎也不是很景气。在城市,工厂停工甚至倒闭屡见不鲜,失业率不断攀升;在农村,虽然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松绑,农民的收入呈现一定的增长势头,但是农村经济仍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这一奇特的现象又如何解释?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率,固然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的王国(或二元结构):一个城市王国,一个农村王国。这也是中国经济表现出宏观景气、微观萧条的根本原因。
在农村王国里,农民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自己掏钱办教育,自己投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自己为自己找保障……;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买不回来,自己忍着;乡镇企业倒闭了,既没有失业救济,又没有失业保险,只有自己给自己找出路。地方政府既没有想到也无能为力为农民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即使农业或者整个农村经济不景气,也不会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大的阻力。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很贫穷,农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生活必需品上,它们都是生产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农民为了获得这些必需品,往往会降价亏本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大多数农资生产企业(属于城市工业)都享受减免税和政策性补贴,所以,农业的不景气对它们冲击很小。因此,在我国农产品的积压和农业的萧条,不会引起连锁反应而导致工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不景气。
相反,农村王国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调节器。当经济不景气,政府要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时,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便成为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的主力军;当经济过热,要银根紧缩,削减项目时,民工便成了首先清理的对象,至今仍然有许多城市都直接或间接地把清退民工,腾出岗位作为安排下岗职工的主要措施。民工来城市之时,不会给城市添什么麻烦,不需要额外增加城市的基础和生活设施(如学校、医院、住房等),他们的家还安在农村,他们的孩子大多也还在农村上学;当他们走的时候,也不要什么额外的补偿,他们回到农村还是自己管自己,也不会给政府(城市王国)造成什么损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来时不讲条件,去时也没有要求。由于有这么一群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农村人口存在,所以,政府(城市王国)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或削减(来自农村的)从业人员,而不用担心会出现大的负面影响。在其他工业国家大幅度裁减员工,会导致十分明显的连锁反应,使消费不足,投资下降,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走向萧条。
不仅如此,农村王国给城市王国提供的贸易条件也是全世界最优惠的。城市购不购买农村的粮食等农副产品可以自由选择。80年代以前,粮食紧缺,农民勒紧裤带也要完成国家的定购粮,让城市人吃饱肚子;到了90年代以后,粮食过剩,工业产品也过剩,为了从国外进口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当然是免税的)以换取工业产品的出口,农民把自己的粮食堆在家里,为城市分忧;但是,农村则不能拒绝城市的工业产品,它们要购买外国的工业产品,则必须课以高税。城市人既可以用100元人民币买50公斤农村人生产的大米,也可以用100元人民币买50公斤外国人生产的大米,然而农民要想拥有一辆小轿车,他必须买一辆价格相当于150吨稻谷的上海桑塔纳,而不能去买国外的价格只相当于100吨稻谷的桑塔纳。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国家加给农民的“暗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主要来源。据测算,1979—1994年16年间,政府通过农产品剪刀差的形成从农民手中提取了大约15000亿元的“暗税”,平均每年约938亿元,是同期年均农业税的8.5倍。由此可见,农民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把自己大把大把的钱无偿地投给了城市。
如果没有农村这个稳定调节器,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平稳地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是,目前这个基础由于被过度消耗已不堪负重,需要休养生息。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还一味地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那么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将难以有大的提高,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难以继续支撑下去,由是便有可能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现实。民以食为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为我们养活13亿人,中国人还得靠中国农民养活。
这两年来,中央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这些措施只能在短期取到一定的效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既然我们已经把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奋斗目标,就应该消除阻扰市场经济发展的城乡壁垒,将农村和城市置于一个公平的竞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