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金田镇理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理村位于金田镇北部,面积4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35户,共有人口3250人。有耕地2000亩,其中水田1600亩、旱地400亩,山地林地3000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目前全村有企业4家(针织厂),还有8家小型五金加工厂,敬老院1个,合作医疗站1个。2001年,村公所被评为桂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2003年获贵港市 “‘五村、两规范’示范村”奖;2002-2005年连续四年获桂平市“先进支部”、“文明村”;2004年分别获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练、全区卫生文明村、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村。
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
近年来,理村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做好田间和山上两篇文章。一是利用丘岭山地和房前屋后,大力发展龙眼荔枝生产,全村目前有龙眼2060多亩、荔枝670多亩,2005年水果纯收入达到了60万元,人均水果收入180多元,水果生产已经成为该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大力调优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淮山种植。去年全村共种植优质稻2100多亩,优质稻总产798吨,产值127万元。种植淮山700多亩,总产干淮山525吨,产值105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水果生产中引进了益螨治虫示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果品质,提高了效益。同时,大力推广“猪-沼-灯-鱼-果(稻)”生态种养模式。全村年饲养生猪1720头,年出栏肉猪1300多头,建设沼气池350座,入户率达82%,增修生态鱼池65个,占农户的 14.9%,并相应配置诱虫灯65台。该村3队的杨振华户,一家有7口人,劳力5人,其中4人外出打工,自己一人种植8亩龙眼,采用果树+猪+鱼塘+沼气的生态模式,年收入3.7万元,其中果树收入2万多元,年养30头猪纯收1.5万元,20平方米的生态鱼池年产250斤土塘角鱼纯收2000元。生态农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近年来,理村党支书、村民委员会一直至力于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该村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增加收入。一是抓好劳务输出,全村外出务工1000人,劳务总收入50万元。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有 4家针织厂落户该村,其中本地老板投资2家,外地老板投资2家,另有8家小型小五金加工厂,这些企业吸引了300人的劳动力就业。目前,该村已村村通公路,全村有410户安装的电话,占全村总户数的95%,光纤网络正在调试安装,部分农户已购置了电脑上网,家家户户有电视,全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树立农村新风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树立农村新风尚、新农村形象。一是完善了村规民约制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大力树立爱村爱民,遵老爱幼的农村新风尚。广泛开展党员“双带双强”活动、党员“五带五包”活动、党员“六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全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创建无毒村活动等,培育村民“理村是我家,建设美化靠大家”理念,进而激发群众参与小康生态文明旅游观光园建设热情,有力地促进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二是成立了15人组成的村社会治安队,治安员除负责全村的治安工作以外,每月还定期召开普法教育,建立法制宣传橱窗,为村民送法律知识,使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得到了提高,违法违纪案件明显下降;三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2005年为了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村班子领导分别从贵港市农业局、桂平市农业局、水果办、水产畜牧局、能源办等单位请来专家上技术课,使村民掌握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开展培训四期,共培训52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在村务农85%农民参加了培训,掌握了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四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目前,全村建立了农村文化书屋1个,有图书3000多册。村党支部、村委员在节日喜庆日子经常组织篮球赛和其它文娱活动,全村形成了文明、健康的农村新风尚。
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发展步伐
为了改变村风村貌“脏、乱、差”现象,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农村新风尚的同时,大力筹集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净化、靓化村容村貌,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做好科学规划。聘请贵港市建筑设计院重新设计勘测,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编制了理村建设规划;二是抓新村道路、新居建设。近年来,全村共筹集资金120多万元,实现了“三楼两路一中心、一书屋”的目标(即一幢近300平方米的敬老院,一幢700平方米的村委新办公楼,一幢4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一条1公里长的村级水泥路,一条2.5公里长的环村沙石路,一条100多米的环村路“三面光”水渠,一个近6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娱乐中心,一个藏书6000册的玉贵走廊“乡村书屋”)。全村95%农户盖了新房。三是抓美化、净化、靓化,改善村生态环境。全村建有沼气池350座,入户率达82%,庭院建设136户,在村道两旁、庭院内外新种桃花5000多株,全村实现了“三化”(即燃料沼气化,厨房、厕所卫生化,庭院美化),理村的小康生态文明旅游家园建设已初显成效。
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
村支部、村委会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坚持实施村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向村民公开一次,重大项目及时公开。坚持做到一事一议,重大事项坚持通过召开“村两委”及党员干部或群众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坚持发扬民主,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全村科学决策、民主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邹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