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三个代表”中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概括与重申,是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中央在跨世纪历史时刻进行战略性思考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我们推进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着意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列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集中体现出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这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大文化的概念甚至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通常文化的概念还是在中观或微观的层次上使用,大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据悉,世界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有300多个。在现代社会, 文化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尤其在信息社会,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财富,谁占领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谁就抢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刀耕火种的低级社会形态到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因而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如同能否代表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样,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党的先进性质和领导地位的确立,不仅在于它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而且在于它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高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求我们党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在世纪之交,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既面临着严峻挑战,更面临着良好机遇。
第一,世界范围内,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西强我弱”的格局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将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历届总统都把输出其“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作为瓦解和演变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战略。他们利用强大而系统的设施和组织,“在意识形态市场上推销美国”。据1998年《华盛顿邮报》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介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6年美国的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该国其他任何行业。 我们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权,这将是个严峻的挑战。
第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使得各种信息大量涌入,鉴别和筛选信息难度加大。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给大众传媒带来新的革命。互联网以其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和直接落地等优势,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影响更加广泛。形形色色的东西上网,尤其是敌对势力大量的反宣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低估,也给我们意识形态的管理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巩固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减少不良信息的负面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挑战。
第三,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小生产意识以及其它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培育和确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开放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的同时,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攻坚阶段,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也会引起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利益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广为渗透,也导致了一部分人价值观念发生偏差,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长蔓延,各种腐败落后的东西沉滓泛起,使文化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对文化发展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
第四,人们的文化需求特别是群众业余休闲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增加,对先进文化如何提高其广泛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一些人那里,经济意识增强了,但政治意识减弱了;商品意识增强了,但道德意识减弱了;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观念增强了,但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减弱了;享乐意识增强了,理想追求减弱了,浮躁的心态伴随着消遣的欲望,使严肃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冷落。虽然说重视文化娱乐性相对文化政治化的年代,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矫枉过正同样也是危险的。流行文化的低俗化倾向,不仅是一个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能否用健康文明科学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问题。如何用先进文化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同样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当然,挑战与机遇共生共存。我们在清醒地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充满信心地看到我们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第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超级大国妄图建立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图谋难以得逞。尽管美国“一超独霸”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打破,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强劲。世界各国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民族独立与文化特性,企盼和平与安宁、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样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反对“文化殖民主义”的呼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认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文化发展中新的变动因素不断增加,文化霸权与反霸权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这就为我们利用矛盾,发展自己,包括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更加充裕的回旋余地和活动空间。
第二,充分运用高新科技,有利于加强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随着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垄断愈来愈难以奏效,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提前踏上新科技发展的起跑线。当前,我们可以利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广泛接触,利用国内外信息交流的便利条件,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掘现有潜能,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要看到,互联网的普及和加入WTO也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使我们所面临的文化环境更为复杂,利用得当,也完全可以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首先,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经济联系的增加,会大大促进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其次,面对西方经济文化的涌入,我们也不是完全被动应付,可以延用世界其它国家成功的做法,保持我们文化的独立性;再者,任何影响都是双向的,西方可以影响我们,我们也不是一点也不能影响西方,从长远来看,交流了解可以减少误解和对抗。我们要学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己之盾,克子之矛;通过合理的交往与斗争,变被动为主动,打破西方舆论强势,向世界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需求也会迅速增加,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劲推动。同时,经济因素的增加,也为我们学会运用经济和法规杠杆管理文化事业提供了新的途径。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更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于:我们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有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党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有力指导,这都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我们处在世界范围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越来越为世界各国关心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人们所瞩目。同时,我们有五千年雄厚的文化根基,有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丰富的文化积累,有亿万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何保持和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在保持文化的先进性的同时,切实把握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保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指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这不仅是先进文化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江泽民同志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动力。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指明了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采取科学精神和态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严整的科学体系,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和运用。既反对从本本出发,凡是书本上写的,不管客观实际如何变化,都当作不可移易标准的教条主义;也反对从主观需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只言片语加以曲解,生搬硬套到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主义。同时更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指导思想多元论的观点。任何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点都是违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的。其目的无疑就是削弱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或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来替代和取消马克思主义。
2、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当前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思想道德的建构十分重要。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没有足以感召、支持和凝聚全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就无法保证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信念,才能有献身的热情,才能有毅力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科学理性精神。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对封建迷信,告别愚昧落后。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新生活的伟大创造,成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成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载体。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尽快建立起既体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道德规范。
3、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来源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群众。反映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精神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直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据统计,建国初我国报纸只有140种,发行量230万份,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达2053 种, 发行量300多亿份;建国初年出版图书8000种,发行约1亿册,到90年代末,年出版图书13万种,发行72亿多册;建国初刊物295种, 发行3500万份,到90年代末,已有近8000种,发行18亿多份;建国初广播电台43个,到90年代末达1363个;1958年开始建立第一个电视台,到90年代末已达880个,节目983套,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文化网络。尽管相对于有着12亿多人的国家而言,我们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数量还不能算是很多,但它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无疑都是巨大的,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花大力气抓好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创作质量。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正确导向,注重优化结构,在多出精品上狠下功夫。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多出精品力作,才能带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在加强精品生产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艺术的多样化和文化的普及工作。先进的文化代表时代主流、进步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多样化、多色彩的。我们不仅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发展主流文化,还要注意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尤其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剧了公民生存的压力,人们在闲暇之余需要娱乐和休息。社会应该充分考虑群众的这种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文化需要。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文化事业的规律和办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文化市场在促进文化生产、满足群众需求中的积极作用。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允许的,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
4、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性, 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人类过去时代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的基础上建立的。离开传统,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一味怀旧、不思进取,我们的文化就不能发展。完全照搬西方的东西,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只能在中西交流中碰壁;食古不化或者数典忘祖,也只能走向死胡同。任何一个昌盛文明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与它能够吸收并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分不开的。
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只能在既定的思想资料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继承、借鉴和创新更是先进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体系,社会主义文化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只有吸纳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只有创造性地继承这些优秀遗产,并结合新的实践加以革新创造,才能使先进文化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观念的变革比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急烈得多。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借鉴外来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和经验,弥补我们自身文化的缺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建设与发展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任何一种没有创新的文化只能走向衰落甚至死亡。先进的文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其先进性也要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当今世界高新科技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不及时吸收和拥有最新科学文化成果,不站在科学文化的制高点上来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就可能落后于时代,失去自己的先进性。因而,我们要努力扶植和培育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迸发创造激情、闪现思想火花、展示独特个性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和舞台。
5、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把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点视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条件。
先进文化不可能自然地、自发地产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只有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把“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发展前进的新的增长点,有规划、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展文化的建设和创造,才能不断扩大自身积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重视先进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不断促进公民思想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重在建设,不能搞无谓争论。要坚决摈弃过去那种搞运动、搞大批判的做法,避免因无谓争论浪费宝贵的时间,损害党内团结和社会的政治稳定。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当然,不搞无谓争论,不是放弃对思想文化问题的积极引导,它与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建设”中,要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和艺术流派的百家争鸣。对于其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加强正面引导,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友好的讨论和争鸣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重在建设,不能放弃必要的思想斗争。对那些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对那些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政治观点要严肃批评,决不能听之任之;对那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垃圾要坚决禁止,决不能任其泛滥,侵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灵魂。没有坚实的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就无法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同样,没有必要的思想斗争,就不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先进的文化就难以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