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文宾
一、前言
现有传统相机市场为少数大厂家所占领,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品牌效应,但很遗憾的是在此却很少看到中国自己的影子。而数码相机作为一个新型产品,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因此成为国内厂家要和这些大的传统相机厂家分一杯羹的最后赌注。上到国家政策,下到一些小厂措施,都积极备战。当然那些大厂家也不甘示弱,也在做着努力。可以预见,对这块领土的争夺战将十分激烈。纵观商海浪潮——神话永远有,但神话不是永久存在。市场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充满着令神话覆灭的危机,但也不乏创造神话的机遇。面对这场充满看不见硝烟的中国数码相机保卫战,为企业服务的背后将有着更大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想来让人激动和兴奋。
二、现阶段市场状况分析
报纸、电视、杂志、万维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关数码产品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显然对数码相机这块大蛋糕的争夺之战已经开始了。
新款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相机的新事物;三是数码相机有着其前瞻性、时尚性特点;四是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最新的科技技术。
基于此,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数码相机,后起厂家若想赶超传统厂家,很显然在技术上是很难有太大作为。只有在找寻现有市场盲点的同时创造市场。竞争重点也就放在产品外观创新、服务、人性化设计、时尚把握、市场群定位上了,以此祈求可以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与数码相机形象匹配的产品市场形象——时尚、前卫、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三、市场调查
以此为出发点,我对传统相机和现有市场上的数码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及相应设计取向:
1、总趋势
传统相机在光学上的技术优势,成像上的效果,数码相机在短时间还无法对其实现替代,特别是对于专业选手,更是不可能。因此数码相机在设计考虑时,目前应着重与非专业选手的需求。
2、造型上
传统相机造型是以机械美、科技美为主要诉求卖点,在这些方面已达到极至。美的很,也十分具有诱惑力。因此数码相机造型在现阶段设计上就应避开这些,在吸取其这方面优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时尚、前卫及人性化等方面,况且这些也是与时代特征——科技以人为本、感性营销策略等相一致的。就像美国航空把诉求点放在高科技上,获得成功。而法国则把诉求点放在服务上,同样在世界上也不甘落后。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要获得成功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必须的。
3、产品功能上
在产品功能设置上,传统相机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可谓功能全面,因此造成了其复杂——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或许专业选手就是喜欢它的复杂,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勉为其难了。面对一款高档相机,也只有望而兴叹。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尴尬,面对一款光学相机却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机的诞生就是一种弥补市场的措施,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数码相机。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数码相机设计应该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够抓住最大群体的非专业用户,其成功就不得了了。毕竟专业用户又有多少,况且他们似乎对数码相机还不屑一顾的。
4、色彩上
传统相机由于是以机械美和科技美为主要诉求点,在色彩上主要是以银色和灰色为主要基调,可谓是色彩单一,面对其主要诉求点,其稳健、持续的作风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必需的。它也因此赢得了专业用户的由衷爱戴。但面对今天这个追求时尚、个性、多样化的后工业时代,由于其的市场定位,也势必会失去一大批非专业用户,为做出弥补,它们也推出了所谓的傻瓜相机,但事实上傻瓜相机只不过是一种简化版。事实上,他们也不敢随便就改变这一诉求点,要不它的麻烦就大了。这也就为数码相机暂时留下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它还没成熟,还没形成自己固定的市场角色。这一角色会是如何样子?通过与传统相机相比较,可以预见它应该是时尚、前卫、新潮、高科技、人性化的、面对最大消费群的大众时尚用品而绝对要区别传统相机的,在色彩上也就必然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了。
5、材料使用上
传统相机在此方面很少考虑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特有魅力。实际上,设计上对同一产品进行不同材料的使用是设计成功的一条非常有效的和节约成本的手段之一。像苹果电脑,相同的品牌、技术、类似的造型元素,仅仅以半透明的材料为机壳,就创造了世纪末的一个神话,形成一种潮流——G4流行风。苹果电脑厂家也因此摆脱困境,走向新的辉煌。我觉得,在面对产品开发阶段,不带任何“成见的设计”,不带任何“成见的评判”,将会使企业走向最可能成功的道路。创新之路绝非一条,没有一条企业也一定走不太远。因此,作为全新的数码相机在创新方面所应考虑得也就很多很多了,而材料方面也是绝不可以放松的因素。
6、产品精神、文化等高级功能
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复杂的问题
(1)、产品、企业方面
细细想来,在众多成功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都传达给人每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深的东西,我们专业称为精神、文化价值或精神、文化功能,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家东西看上去很美,这件东西给人感觉很舒服或很好诸如此类明显的表现。另外有许多不明晰的表现也同样具有此类含义,如某些人在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身份或它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喜好。此时商品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件商品了,它已经被赋予了人格化的价值,被人化了。其价值也就不能简单的以其实际的物质价值为标准了。也就像上海有些五星级的大酒店,一瓶两三万元人民币的酒,开瓶费最高达7200人民币。也因此引出“一天开出一辆桑塔纳”的戏言。可见五星级酒店所包容的一系列商品种类,实实在在的已经是一种象征和寓意,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价值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样作为商品类型之一的相机,传统相机做的是专业用户,其精神文化价值就在于一个专业形象。例如SONY所带给人们的是最先进的和最好的最优的等一系列与好相关的形象概念。靠的是它企业一流的科技,第一时间的创新——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国内好像还没有哪个企业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了(当然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使自己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是一个企业实现腾飞,摆脱别人阴影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实现高效率高利润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这些,靠某个部门某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具有把人团结起来,使之产生很高热情,产生想干点事的强烈欲望,能够产生良好的创新,这当然就是每一个企业都追求的境界了。
(2)、人的方面
从人发展需求的规律来看,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科技越发展,人类距离自然也就越远”。也就是说人类存在规律同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能再画等号的——尽管人类有其自然性(原始动物性)的一面。
A、社会经济
就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次提升的。当社会生产力达到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境界后,人们就会对消费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包含除实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甚至于民族宗教的更多功能(价值)。
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之初,当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涌向市场时,大多数人是欢呼雀跃的——尽管那些产品是粗造滥制和丑陋不堪的,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就是最好的了。
二战后40~50年代的欧洲经济落后,物质同样匮乏。人们生产最迫切要求是满足人们生命需求。因此产品以简洁、实用、耐用为最高原则,很少有人去关心其它方面的东西。
在经过60~70年代发展的后,很多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于是在人们深层埋藏着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欲求便被提升了起来。也因而80~90年代至今时代对人性化的关注提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形成人性化设计、科技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特征。这很显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中国达到这一阶段也不过在90年中期,才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国正为赶上这班末班车而努力着。那作为生存在这一大环境下的生产企业还有何理由不跟上来。因此产品具备精神、文化等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人类社会
上面我们提到,人是一种超越其自身原始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生命形式。因此人类除具有和动物一样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容。试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或许这也就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吧。这种需求从低到高主要分五个层次:
首先:生理需求
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属首要、必要条件。
其次:安全需求
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很自然就要求生存的没有危险,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障,这还基本属生存需求的进一步延伸。
次之:社会需求
最主要的内容是归属和爱情方面的要求。人类数群居动物中最高形式了,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一点自己的朋友、失业、爱情、或其它的他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的氛围,在这里他可以找到一些快乐和愉悦。
再次:尊重需求
也就是自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
属最高需求了,即人的价值有可以实现的机会和有可以实现的条件和能够实现并可以得到承认。像那些在拥有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富贵人,他们所追求的或许也就是能够实现自价值并得到承认了。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有着更简单明了地说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这些抽象的理论也许显得有些空洞,但它毕竟是科学,而现实社会也就是与之相一致的存在着发展着,并一步步验证着它的正确性。这已经不再是纯学术上的理论了,已经为众多企业奉为经典而坚决执行着它。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海尔、苹果电脑、TCL手机等——归纳为简单语言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的策略性设计”思想——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虽然人类各种高级需求的满足不一定完全通过设计物来实现,但作为人类接触面最大的商品,可以说是时时处处都伴随着人们。它无疑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载体——人类情感的物化物。人们往往在自己购买的产品后寄托它于自己的各种情感,赋予它更多以物质价值所无法衡量的价值内涵。很显然,在我们进行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实行并行工程,在认真研究消费群可能的高级需求后,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阶段就赋予消费群可能要赋予的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内容的话,使产品在被消费群见到的第一时间就深深地打动他。相信这也是消费者要在产品上寻找的除实用功能之外的东西。因此,可见使产品具有精神、文化、情感等价值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和策略性设计决不是几个设计师的心血来潮,它有着自己的渊源。
(3)、技术方面
可以说,技术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但技术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为人类做出贡献、服务必须有一个媒介作为它的物化载体,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各种机器设备了。这就很自然产生了一种关系问题——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一提到关系问题,相信是每一个人都很头痛的事——因为不管你是那种角色,都要每天面对各种关系,去处理和协调它,很麻烦的。同样面对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一直在做着努力,试图解决它协调好它。在事实与愿望之间中有哪一点差距。到现在这一关系该如何解决,仍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设计界也因此诞生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派别、未来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来各自解读着这一关系。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他们又不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从时代的背景和未来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探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为我们今天解决这一关系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这一关系,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一基础上对机器分类对待,那些人们随身携带的,非随身携带的;使用频繁的,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术为支持的系统平台终端产品,低技术产品;——这样一直分下去,相信每一个厂家都会找到自己的产品在为人类服务的众多产品中的准确定位,也会相应的找到解决自己产品与人的相应关系的良好方法。
拿我们的数码相机为例来分析技术、机器(数码相机)、人的关系。
首先是以电脑和网络中心的技术群的诞生、发展、成熟、普及是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它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创新浪潮。而数码相机的诞生就是一切改变后的必然产物,是适用于新技术、新时代、新环境、新人类的全新概念的新生事物。很显然厂家在开发与设计时就应赋予它全新概念。
其次考虑这一新产品在适用于人时的最好形式,它包含设计理念确立(与人的关系)、产品设计管理运作,及在此基础下的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材质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营销战略制定、产品广告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运营、售后甚至与回收等透明机制,以可以有效检验在产品最初阶段设计阶段的一系列考虑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修改,以达到最好解决数码相机服务与人的目的。这也是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些,产品也就必然要求具有精神与文化等高级的价值内容。也只有这样,产品才会很好的达到实现高利润的目的。
7、自由飞翔
现阶段各厂家生产的数码相机大多还没能脱出传统相机的阴影,还在沿着传统相机的路在前进。它所遵循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传统相机的——业界对传统相机的认可形式。
上面我们也略微提到——数码相机是新时代发展的新事物,虽然它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相机的必要,但它似乎也没必要完全再沿着传统相机的路走下去。它应该具备更多与新时代相一致的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要不哪来的创新和前瞻性!又怎样体现它的新?有少量企业已作了一定尝试——北京数码节,几款全新造型的数码相机,基本上找不到传统相机的影子——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色彩、另类材质、全新造型却取得了轰动效应。其实这就是新时代新人类所期盼的——“他们希望在产品上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靠——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企业老板前瞻性的决策与果断,靠的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与不安于现状,靠的就是对时代对人的真切关注,靠的就是她可以用属于自己的形式自由飞翔!
四、产品设计
鉴于传统相机的种种优点、特点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场盲点——忽视了大量非专业用户;鉴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尴尬角色——没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鉴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资源特别是技术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垄断局面,一切变得越来越透明,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企业最有效竞争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对人类创造力、创新速度和企业决策者胆识等智利因素的竞争了;鉴于大时代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张扬及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设计产品如果还沿着别人的路走,而不能够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从而引导市场,那我们将很难有走很远的机会,更不用说创造神话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是TCL的品牌,我们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市场存在巨大未开发领域,相信我们只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任何的可能,大胆创新,我们将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保卫战,我们将很可能成为这一新事物的市场引导者和领头羊——神话的缔造者!
总结以上种种,对数码相机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方向是简洁、美观、亲和、时尚、前卫,同时是易操作的,易用和个性化的。
第一、造型上
这一点我们暂且称为形,应该说它是产品与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色彩是另一因素。它们属第一感性因素,同技术、结构、机能相比它们有着更大的可变可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1、个性化设计
在造型上我们有可能根据不同市场群、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民俗习惯等差异性,做出相应调节。面对特别要求的用户,似乎也可以开展定制业务,以手板制品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应该没有问题的。这样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开业界之先河,也会大大促进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速度。当然,收费要相应的大大提高。
2、模块化设计
为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在设计时把设计元素做模块化处理,做到一件多用,各件互用。这样做也会有效控制成本,增强产品的连续性和保持产品风格的相对稳定性。
3、人性化设计
适应广大的非专业用户需求——简洁、美观、在视觉、心理上都给人亲切、易用的平民感觉,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每一个消费者的可心伙伴。
第二、色彩上
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应该说这也是我一位一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的常言了,同样也是一名工业设计者最大的愿望之一。
第三、材质上
产品在材质上的设计变化,会有效提升产品的视觉美感和手感,对塑造产品的时尚感、前卫感、人性化、个性化等因素的力量也是绝不亚于造型和色彩的。举例来说,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黄色、灰色,难道没人喜欢磨沙感,、细腻感、木质感等吗?可见它们同那些造型上的方圆、长短、胖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都是很值得去认真来研究的必要内容。
对以上这些运用的熟练、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成熟的标准;对这些运用的成熟程度也是衡量一件产品是否具备深厚内涵的标准之一。这些似乎也是工业设计师解决技术与人之间矛盾,平衡技术与人关系,使技术人化的最重要的可用因素了。这也应该是工业设计使产品具备“态”的必要因素了,同“形”她二者共同构成“形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
第四、技术、结构、机能等
相对于前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应该属理性或隐性内容了。它们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的优劣。相信没有哪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要求拆开了去看结构、机能,有的也只有操作一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了。由此可见,如果在技术、结构等隐性因素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自己的产品想在大量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靠哪些因素?很显然只有在第一感性因素方面先做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设计开发阶段做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工作了。当然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跟上的。
第五、营销
就是在产品销售中,包括产品包装、广告内容、宣传策略等都要和第一阶段产品的设计理念相一致,并尽可能的强化它、贯彻它。其实这里做的事也是营销中的最高境界——销售自己的产品文化、企业理念。可想而知一旦做到,那些购买产品的自然是接受产品文化、理念的,试想一个已经接受了你的文化和理念的人,他还能做哪些?
五、结束语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系统体系,以上这些只是大系统中的最主要部分,各个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共生的,绝对不可以顾此失彼。所以把它们分开来,是为了容易说明问题。真正运作过程中是要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考虑的,再加上各种文化、人文、美学、审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力学等圈圈条条以及行业标准、国家政策、环保等要求就构成了产品设计一套可以压死人的庞大知识体系,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产品失败、使企业丧失商机。因此面对产品设计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大系统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