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青年学生是具有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的一代,依赖性较强,个人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缺失;同时他们的成长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别甚至无视道德规范等情况。因此如何切合青年学生的实际,将“八荣八耻”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败。公务员之家
首先,唱响主旋律是基础。通过旗帜鲜明地推进“八荣八耻”的舆论宣传,给学生产生更大影响、留下更为深刻印象。对于高校德育的全局而言,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文类课程和专业课学习中体现“八荣八耻”精神内涵。人文类课程要在中国文化传承、现代道德规范、哲学思考引导等诸多方面激发学生讨论“八荣八耻”精神内涵的兴趣,使他们逐步认同和接受。而专业课程中,通过知名专家学者辛勤劳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他们崇尚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严格学术
论文的要求和学术道德规范中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格;还可以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专家学者学成回国、奉献人民的经历让学生感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情。另一方面要调动好高校的学生辅导员的积极性,注重引导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配合第一课堂,围绕“八荣八耻”开展唱响主旋律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最强音。例如,借助各个红色网站(包括学校主页、党建网、宣传部网站、邓研会网站、生活园区网站等)、各种宣传媒体(学生报纸、学院杂志等)、不同宣传手段(组建宣讲团、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广泛发动,将“八荣八耻”深入学生生活。
其次,润物无声是关键。以“八荣八耻”纲要,开展特色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进荣辱观教育。
实际上,“八荣八耻”精神内涵应该更多体现在第二课堂中。譬如,以时政讨论激发爱国热情,以公益服务增强服务人民意识,以创新实践激发科学探索兴趣,以生产实习感悟辛勤劳动价值,以体验式活动渗透团结互助精神,以诚信档案引导诚实守信态度,以法律常识普及推进遵纪守法意识,以名家成才论证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一定要高举“八荣八耻”旗帜或是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学生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围绕其中的一点或是几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领悟的空间,在增长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八荣八耻”现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