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于学业竞争、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心理、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要针对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通过树立大学生积极的健康观、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开设心理门诊、进抒心理咨询和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途径进行教育与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才,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从在校大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认真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做好教育与转化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来自学业竞争的心理障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有幸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以竞争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一片赞扬声与羡慕的目光下,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不复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他们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2.来自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交换思想,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自己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他们内心矛盾、焦虑、抑郁、感到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来自自我评价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基本上能从理论上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较明确的自我主张,但有时他们又过高地估价自己,实际上又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常常面临着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带来对自己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自卑与孤独,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4.来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心理障碍。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生理上性机能已充分发育,性意识体验也十分强烈,但是,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规范又使他们理智地对待生理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矛盾。有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一矛盾而为性问题烦恼、焦虑。
5.来自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障碍。在多年高考的压力下苦熬出来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思想上极易产生轻松情绪,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又没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造成一些大学生感到事事没劲,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缺乏动力,出现无意义感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因存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定势,对宣传教育传递的思想信息,不假思索,一概排斥,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有的大学生会对政治性、思想性的正面宣传或教育持冷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常常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一代新人的培养。明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成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1.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两个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社会的发展又迫使人们卷入一个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各种生活刺激增多、污染严重的境况之中。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个体身心健康相统一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们期望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2.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健康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惰性心理、厌学心理、惧考心理、怯场心理、舞弊心理等等。一年级新生刚刚从紧张、高竞争的中学生活来到相对独立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中,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尚未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依靠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克服,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考取大学的都是中学学习的尖子,一旦在大学竞争压力下受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3.开设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交谈接触的过程,给被咨询者以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其主要内容是:宣泄、疏导被咨询者的情感以缓解情绪压力;协助被咨询者改善认知结构,以正常经验取代旧的不正常的经验,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为被咨询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4.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量是一种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亦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通过心理测量,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的研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更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而应把它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6.加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要积极寻求解脱并找出教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放弃成见、身心放松,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愉快虽然时有发生,但应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的处理,为实现理想处处能表现出进取精神。如果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加强了,那么他们将获得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建设,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作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1999.(2).
[2]吕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刍议[J].中国冶金教育,1999.(3).
[3]董丁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9.(3).
[4]张智武,周晓波。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3).
[5]朱家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