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加速发展,信息化战争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作战体系怎样变革,战争形态怎样变化,都始终改变不了战争最一般的本质属性,即人是战斗力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战斗精神作为军队的灵魂和战斗力的核心要素,是军队长必须期培育和保持的。因此,要必须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强化官兵“带兵打仗,当兵打仗”的意识,保证战斗精神的培育不因情况变化而波动,不因相对和平环境而减弱。
一、实施经常有针对性的教育是培育战斗精神长效机制的切入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先进思想都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和发展,需要通过外部的灌输。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战斗精神培育,首先必须深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认识。从更高层次去理解时代赋予战斗精神培育的深刻内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
(一)铸牢思想根基,强化官兵的打仗意识。坚持不懈地围绕胡主席提出的“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准备打仗”这条主线,理清教育思路,突出教育重点,注重解决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军队的根本职能教育。要针对部分官兵职能意识淡化的问题,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马克思主义战争观、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明确在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伟大进程中,我军肩负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命感、责任感是战斗精神的根基。它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祖国的忠诚,源于对履行职能使命深刻的忧患意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进行战斗精神培育,对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灌输价值认同,激发官兵的主体意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这种社会大环境、大趋势使部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影响军人价值观念。作为主体的人,广大官兵尽管是从自身的利益需要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但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和评价,总是以社会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作为参照物。要把战斗精神的培育与官兵的价值认同有机统一起来,教育广大官兵以战斗精神作为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教育官兵深刻认识到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有奉献,它不可能像物质生产者那样能得到等价补偿。这种不等的交换,正是军人的价值所在;要激发官兵强化战斗精神的主体意识,增强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弘扬“主人翁”精神。
(三)加强学习教育,优化官兵的知识结构。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是培育战斗精神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档案,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认真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有交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二是严格制度经常学。认真坚持各项学习制度,经常组织广大官兵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三是创造条件灵活学。各级要创造条件帮助官兵了解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聘请专家讲学授课,重视网络建设,增强学习的新鲜感、时代感,全面提高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二、坚持严格科学的训练是培育战斗精神长效机制的根本点
未来信息化战争,呈现“三非”特点,与传统的战争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要求人们不能一味的盲干蛮干、感情用事,必须遵循战争规律,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科学严格的训练,就是引导广大官兵在规范日常养成的同时,科学训练、合理训练、有效训练,培养官兵敢打仗、会打仗和打胜仗的能力。
一方面要做到日常养成规范化。战斗精神物化表现在战时,积累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培育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应重在平时,严在点滴,贵在经常。(一)强化整体观念。这是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战斗力的强弱来自于整体的协调程度,而这种程度又来自于人心的高度凝聚。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诸军兵种是一个相互结合、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任何强调个体的作用,而忽视整体威力和全局的利益,都必将给整个战争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种整体观念是在平时养成中逐步形成的。要以创建和谐军营为契机,营造民主氛围,密切官兵关系,真正把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上来。(二)强化岗位职责。这是形成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要保证整体的联合,最基础的是要从组织环节上保证各个作战环节的合理配置。要做到工作职责明确,具体任务清楚,避免因本环节配置不当、职责不明、任务不清而使整体链条出现脱节、漏洞或薄弱的现象。因此,在日常工作的岗位上,要不断强化官兵的职责意识、敬业精神。(三)强化组织纪律。这是形成战斗力的保证。毛泽东曾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未来信息化战争,技术复杂、分工精细、个体独立性大,对整体的协同性要求又高,这必须靠铁的组织纪律来保证。要强化“联合就是胜利,纪律就是生命”的观念,保证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利用动员、比武、会操等大型集会等时机,训军姿、整军容、守军纪,把培育战斗作风寓于严格的养成和管理之中,不断激发官兵的斗志。
另一方面要做到任务锤炼经常化。在和平时期,要把培育战斗精神与遂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让官兵在近似实战氛围中经受考验和锻炼。一是强化针对性训练。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人与武器的结合,提高作战能力,还在于让部队熟悉和适应作战环境,经受意志的励炼,养成勇敢顽强的作风,增强夺取胜利的信心。强化针对性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要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按临战的要求构设训练条件,按实战的标准组织训练考核。要大抓首长训练,围绕提高组织指挥应急作战能力,抓好敌情和战场环境研究、指挥工具使用和各类计划的拟制;抓好按指挥所编成的定岗训练,使指挥所的每位成员熟练程序、熟练内容、熟练指挥;要大抓实战化应用训练,紧贴应急作战任务,按照作战编组,遵照作战进程,突出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战化训练。二是强化心理素质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面对信息化战争临危不惧、坚韧无比的心理基础。未来战争,其爆发的突然性、军事打击的残酷性、武器装备的破坏性,将对广大官兵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力。为此,各级要组织力量集中研究外军开展心理战情况,帮助官兵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的作战样式、作战形式和手段,掌握威慑与反威慑、欺骗与反欺骗等常用方法,铸牢反心战的心理防线,积极探索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增强官兵在险恶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了解掌握官兵心理特点及变化规律,指导官兵进行心理调适,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为锤炼战斗意志和作风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是培育战斗精神长效机制的支撑点
任何精神的东西都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战斗精神亦是如此。因此,战斗精神的生成和保持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舆论导向、人才支撑、政策规范等一系列保障机制。
(一)舆论支持系统。从军队战斗精神培育的历史实践来看,舆论支持对于培育稳定持久的战斗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它总是因其所具有的精神整合作用而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催生、激发、强化、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舆论宣传造势,可以对军人价值、军人规范、军人信仰等精神力量进行积聚、耦合、协同和强化,使官兵产生在战斗信念、战斗情感、战斗意志等方面的认同感、归属感,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战斗要求相一致的职业特征。任何舆论宣传必须做到适应其需要、启发其动机、触及其情感、强化其意志、促成其行为,才能最终取得实效。首先,应当把平时的战斗精神塑造与特殊时期的激发运用结合起来,把平时的宣传目标和特殊时期的实际需要统一起来,做到未雨绸缪。其次,舆论宣传不仅要适应现实任务的需要,还要适应当代官兵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与引导。再次,宣传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适应新形势,围绕中心任务,增强全局观念,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培育战斗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军事人才支持系统。这是智力支撑和人才准备的先决条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事人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到底是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大批能懂得信息化知识、会操作信息化装备的军事人才,谁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因此,各级机关和领导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注重资源立体开发,构建军事指挥人才战斗精神综合模式。其次,强化针对性教育训练,打造军事指挥人才过硬的精神盾牌。最后,优化内外氛围,为军事指挥人才战斗精神培育创设浓郁环境。各级指挥人员也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加强一系列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精通军事指挥,掌握信息作战技术和具有较强信息作战观念,成为既懂合成指挥,又懂信息技术的“指技合一型”人才;要强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理论的学习,熟悉军队的作战指挥、作战保障、作战管理和方法,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信息作战训练活动,用信息技术知识武装官兵,成为精通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懂信息作战基本方法的“适用型”军事人才。
(三)政策支持系统。创新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要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调动官兵练兵的积极性。建立体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军人个人利益相统一,为祖国为人民牺牲奉献的军人受到社会尊重和优待的利益调节机制,增强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一是要完善培育战斗精神的相关法规。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制定符合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战斗精神激励法规制度,使战斗精神激励得到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切实使战斗精神激励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形成战斗精神培育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完善严格的惩戒与监督机制。坚持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合理运用强化手段。通过法规约束,督导和检查培养官兵过硬的战斗作风和纪律,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实在行动中去,把战斗精神培育贯穿到从严管理中,使官兵形成培育战斗精神的法规意识。三是完善军人优抚制度。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强调对官兵的人文关怀,确保军人及其家属子女在医疗、住房、保险、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等到实实在在的解决和优抚,切实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在培育官兵战斗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仅能够体现对人的本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对部队凝聚力和吸引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领导者要善于汲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因素,把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教育官兵树立牺牲奉献的精神,同时要热情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培育官兵更加积极、有效、持久、稳固的战斗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生十四队
通信地址:南京市 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生十四队 邮编:210003
联系方式:军线:0501-816370 宿舍:025-833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