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总公司的合作,在我的记忆中,前后跨度三年,应该是第八次合作了。
电话那头,他的同事只简单地告诉我们的培训助理,这次的培训要求、培训对象的情况,然后直接告诉了培训时间。
听和培训师去过王总公司培训的助理说,王总是位很有风度和个人魅力的老总。三年来,只是通过几次电话,我们尚未谋过面。
和他们约一下,看看培训过后,王总哪天方面,想去拜访他。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三点半钟,王总准时出现在会谈室。
果然是位非常有风度的老总。寒喧过后,王总自动拉开了话匣子,他当年下过乡,当过知青,吃过苦;改革开放后去了欧洲留学,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回来,再之后就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公司现有五家分公司,在美国、西欧设有四家办事处。企业在飞速发展着,但人员素质的变化速度却是太慢了,这一点,王总深有感触。“所以,我们就用我们的物质成本,换取人力资源的改造。其实,这种生意我的利润很大。”王总微笑着说:“国内企业的发展势头及国际化程度不及国外企业,这和不重视培训有绝对的关系。你看,市场和产品以及顾客的讯息是一直在发展、变化、提高之中的,而员工素质很难说,他们自身一直在主动、积极地提高。解决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训。”
这时候,王总若有所思地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很多即使有高学历的人才,连基本的接人接物都做不好,都不懂。这样的员工,能做好企业吗?这不,我就开始邀请你们给我们做礼仪培训了。”
王总说到这儿,我不由得开始插话:“王总,很冒昧地和您探讨一下。”王总很潇洒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我是说,您为什么这三年来一直找我们培训,您凭什么这么信任我们?要知道,您的同事也没去过我们公司。我的同事也没来贵公司专门了解过情况呀?”
王总爽朗地笑了“有电话就足够了。”顿了顿,王总说:“我有几个观察,足以让我、我的同事信任你们:一是你们的网站内容,我没看出有什么吹牛的地方。本人最讨厌动不动就拿国际头衔、洋学历来和我们这些国内人士开“国际玩笑”的人;二是我的同事打过你们的电话,你们既有礼貌又有原则,而且讲答得很专业;三是你们提供的培训方案,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和我们向你们提出的要求一致;四是我买过你们的书,看过你们发表的礼仪文章,那些并不是一个唱空城计或一个外行所能写出来的;五是你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从事礼仪培训工作,专心从事一个工作,肯定会做精,而不是哪儿香往哪儿钻。”
说到这儿,王总呷了口茶,笑着说“钱老师,还要我再说出几个吗?”
“谢谢,足够了,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