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作风。深厚的理论功底、传奇的斗争经历,再加上这些非凡的个性特点,使邓小平的一生保持着不断进取的活力和旺盛的创造力,而且,这种活力和创造力,愈到晚年,愈放射出奇异光彩。
二、邓小平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主要贯穿、渗透和体现在他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
(一)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
何为创新?“创新”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是指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别人未做过的事情,它是在原来事物基础上,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引伸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这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在这方面邓小平堪称表率。在当时粉碎“四人帮”后,面对很多人认为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否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是“砍旗”,就是否定毛泽东思想;面对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主张“两个凡是”,邓小平坚决否定“两个凡是”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邓小平创新精神最大成果。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的高明和伟大之处在于:把“否旧”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对旧的事物,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抛”、“扬”结合。例如,在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以否定命题的形式多次阐发了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这样,他一方面是用排除法来弃这些非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同时又以否定的形式来思考和表达肯定的内容。比如他对贫穷的否定就是对富裕的肯定,对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否定就是肯定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观点,这种创新是从原有基础上发展、升华来的,既对过去的结论有一定的继承,又对过去认识上的解释,这是邓小平创造智慧的过人之处。
(二)、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
邓小平不拘泥以往的结论,善于对已有的结论根据形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拓展、延伸出新的认识,把过去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这方面有:
1 根据形势的发展拓展已有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提高,对这一理论认识也应有所不同,因此,邓小平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使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结论更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
2、根据现实情况界定过去的提法。社会主义分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毛泽东对此也有过 “邓小平的创新精神”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同的论述,但从以前的苏联到解放后的中国,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邓小平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似乎与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些“倒退”,但实际这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新发展。。
(三)、从总结实践经验中作出新判断的敏感。
对现实中涌现的新事物,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锐的感悟,是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因素。邓小平热情关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用以指导群众实践。像对待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的做法,曾经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当时争论的焦点是这种做法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邓小平以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敏感,满腔热情地站出来支持这一新事物。并推广总结制定出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蓬勃发展。
(四)、从纵横比较中提炼新思想的胆识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思想,是又一种创新。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殊的胆略和卓识。
1、在纵向比较中提出新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大政治优势,但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上来后,有一段时间,又出现了轻视思想工作、否定精神文明。邓小平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带来的危害,提出了著名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新观念,保证四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在横向比较中思考新对策。80年代末90年代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