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职介生意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能否谈妥‘合作企业’”
■ “黑职介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利润分成,怎么分钱,都是事先谈好的”
■ “他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都属‘无本经营,共同致富’”
■ “你可以先招一些人进去,然后过一段时间就辞掉,我再接着帮你招”
高压政策打压和政府春风行动的双重合力之下,黑职介缘何依然“坚挺”?昨天,一位有着四年黑职介“职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自曝内幕称,黑职介在夹缝中之所以能“顽强存活”,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黑幕。
根据这位业内人士的描述,一条完整的黑职介利益链呈现在人们面前:黑职介高薪许诺招工→求职民工支付中介费→企业人事主管安排“虚拟”面试→求职民工“不符要求”被辞退→黑职介与企业人事主管利润分成。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正因为一些企业的无良人事主管甘愿与其“互动”并“接应”,黑职介才得以如此蓬勃。
内幕:
企业内部“接应”黑职介
这位有着四年黑职介“职业经验”的业内人士,以“阿斌”自称。四年间,阿斌转战多处,从园区唯亭到高新区华山路、马涧小区。阿斌坦言,不停转移“战场”,并不是担心或躲避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而是完全出于其他考虑,“黑职介选择经营地点,必须跟着农民工走。农民工集聚点,生意肯定好。”此外,另一个隐性因素不为行外人所知。“我们一般选择好合作企业,然后在企业所在的区域开职介所”,阿斌说。
阿斌告诉记者,黑职介生意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能否谈妥“合作企业”。“靠骗取一点中介费,然后卷铺盖走人的办法,是最低级的”,阿斌说,这种黑职介数量不少,其招聘信息大多从正规职介所抄取,然后写在黑板上借此吸引求职者,这种黑职介其实没有能力介绍工作,甚至连安排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目的就是骗中介费,“骗了十来个人后,他们就会马上关门,换个地方接着骗钱”。
不停关门、换场地,自然也需付出不菲的成本;相比之下,另一种黑职介就“高端”得多:与用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串通,共同骗取中介费。在他的描述下,一条完整的黑职介利益链呈现在面前──
第一步:黑职介门前的招工信息琳琅满目,求职者上门后,黑职介人员会信口开河介绍一番,而后以高薪、良好的福利保障为诱饵,重点介绍事先串通好的企业;
第二步:在此情况下,一些求职心切者便会缴纳100元的中介定金,“我们会告诉求职者,中介费是男性400元、女性200元,现在只需交定金,剩余部分等到公司面试后再交齐”。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求职者心中建立良好的“信誉”,让求职者“放心”。
第三步:黑职介通知求职者前往某公司门口集合,接受公司面试。此间,黑职介会煞有其事地向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提供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表格。一套完备的“面试”过后,人力资源主管声称,录用与否等待通知。此时,黑职介向求职者收取足额的中介费。
第四步:面试企业会以两种办法通知求职者,一是称求职者“不符合公司要求”,另寻出路;二是进入企业“实习”,实习期为两至三个月。“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肯定会重新找我,让我再帮他找工作。那很简单,我就再安排他到其他公司面试。当然结果都一样,几家公司都会说他不符合要求。这种时候,我就可以说,我努力了,实在是因为你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行”,阿斌说,在此情况下,中介费自然不能退还。
至于进厂“实习者”,阿斌透露称,实习期间的员工工资都很低,且大多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不必为这些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但还未满实习期,公司方就会找个理由将人辞退”。
第五步:黑职介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利润分成。“怎么分钱,都是事先谈好的”,阿斌说,一般情况下,两者对半提成,“但要是这家企业很大,名声很好,对方要的钱还得多一些”。自然,要想进入这样的企业,求职者所支付的中介费还会更高一些。
暗访:
配合面试即可拿“提成”
“我当时开职介所的时候,就和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事先讲好,我负责招人、收钱,他们负责安排面试,最后再利润分成”,阿斌说,一些大型企业用工数量大、人员更新也非常频繁,三天两头招人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主管组织人员面试,公司内部的人也摸不清具体情况”。阿斌声称,他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都属“无本经营,共同致富”。
四年间,阿斌“合作搭档”过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超过20人次,“有一家公司,前一任人力资源主管走后,又介绍了新任的主管过来”。但更多的则选择“隐身”,“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要是被企业老总知道,人力资源主管的职位肯定保不住”。
那么,黑职介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间的“合作”究竟该如何进行?双方又能从中获取多少利润呢?在阿斌的提示下,记者来到高新区华山路的康佳花园,对其中的一些黑职介进行暗访。
这里俨然已成黑职介“超市”。随机走进一家设在底楼车库的黑职介,门口摆放着两块招工信息牌,涉及招工单位几乎囊括了高新区所有的知名企业,招聘总人数更达千余名之多。据信息牌上的文字显示,所招员工无需熟练工,也不求工作经验,而工资则均达1300元以上。
职介所内除了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别无他物。记者自称是一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准备招录40名外来务工者。话音刚落,一位正在和人聊天的年轻人立马绽放笑容,让记者坐下面谈。
“你们这上面标的工资都很高啊,这些公司的待遇真这么好?”记者佯称自己所在企业并不能开如此高的工资。“你做人事经理的还考虑这个?这些都是唬弄人的,招进你的企业,还不是你说了算?”这位年轻人说,招工信息牌上标明的工资数其实包含了必要的加班费、全勤奖以及福利补贴,单纯工资基本处于800至1000元间。
正当记者提出需查看职介所资质证明和营业执照时,这位年轻人突然话锋一转:“我们是有信誉的,你不要担心。但我给你招一个人,就可以给你150块钱的回扣,你看怎么样?”就在记者表示还需考虑时,这位年轻人进而称,“你才招40个人,回扣也就拿个6000来块钱,但要是我们长期合作,你能赚得更多”。
这位年轻人直言,他所在的职介所先出面招录40名务工者,然后再由记者这位“人事经理”安排面试,“你可以先招一些人进去,然后过一段时间就辞掉,我再接着帮你招”。以此类推,记者这位“人事经理”就能反复借此赚取回扣。在接下来的聊天中,这位年轻人声称,与他合作的某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在去年一年间,仅从他手上就拿到高达4万元的回扣。而在行业内,这一回扣并非最高值。
“你自己可以赚外快,你们老板也高兴,让这些人实习一段时间就辞退掉,开的工资非常低,你等于帮公司节约人力成本”,这位年轻人“开导”记者这位初入人事行业的“新手”,“实在不行,你只要配合我们,安排那些求职者面试,也可以拿提成”。
记者对一些黑职介暗访时,对方或多或少地透露着“合作”的玄机。
调查:
黑中介“嗅觉”为谁灵敏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黑职介暗中勾结部分用工企业人事主管的同时,一些用工单位对黑职介的态度也极为暧昧。
昨天,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黑职介的“魅力”在于嗅觉灵敏,“你公司里每天有多少员工在生产线上,每年春节后员工紧缺到什么程度,他们都在观察;一旦发现你手上员工紧,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来”。这位负责人说,企业讲究效率,要是通过正规渠道招聘,时间耗费相对较多,“必要的时候,我们公司也确实会从黑职介手中招录一些员工”。
当记者提及部分用工企业极有可能与黑职介“里应外合”时,这位负责人表示不方便多作评论。
同样令人惊诧的是,一些外来务工者明知黑职介磨刀霍霍,但仍选择“偏向虎山行”。一位求职者如此解释:出门打工就图赚钱养家,压根耗不起时间,黑职介虽说收费较高,但毕竟有不少人通过这条路快速找到工作。
记者随即将这一情况向苏州市劳动监察支队反馈。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自2月25日开始,劳动、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联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力秩序专项整治,重点对非法职介机构众多和非法职介行为猖獗的“重灾区”展开集中整治。仅25日整治活动启动当天,执法人员就共取缔81家黑职介,没收非法所得2000元,责令清退非法收取的费用1300元。
而在2月17日至23日间的“春风活动”中,全市公共职介部门就安排了35场次的招聘活动,仅市区就印制“苏州春风卡”5万份、“务工扑克”2万副、2.4万张宣传图片,以及数千份宣传辅导材料等。
“一方面需要企业继续加强用工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希望来苏务工人员到正规职介所找工作”,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劳动监察部门会就记者反馈的问题展开调查。劳动保障服务热线“12333”的工作人员也建议务工人员,一旦发现有类似行为即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有业内人士就此表示,有关部门应在加大打击、取缔黑职介力度、增强公共职介机构吸引力的同时,也需加大对企业用工的督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禁止用工单位直接到非法劳动力市场招工,从源头上消除黑职介生存的土壤。而目前,仍有一些用工单位在员工生活环境和工资待遇问题上打“模糊牌”,企业自主用工并不等于自由用工,更不能在试用期上做文章,“出于对企业负责、对城市发展负责的需要,建议要求用工单位建立严格的用工台账制度,详细记录员工来源、资料信息以及离职时间,以便在接受劳动监察部门日常督察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