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小学“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强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我校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开展活动,努力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现将我校安全工作的基本做法,基本体会及活动意义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分“四个阶段”实施“五个工程”。
l、分四个阶段: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分成宣传学习、细节落实、查排问题、评比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学习阶段。学校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商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黄涛、副书记杨晓红为组长,丁福亮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安全教育”活动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召开大队部、教导处、总务处成员及班主任会议,学习方案,分层落实方案。
(2)细节落实阶段。各部门进行撒网式调查分析,找出校园环境管理、育人管理以及校舍管理等各环节中的不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方案,学校整合方案制定每周的安全教育内容,落实安全的细节教育,真正做到“心系学生安全,责尽每个角落“。
(3)查排问题阶段。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都是行政同志经常对安全隐患进行查排,行政会必谈安全检查工作,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整改一例,并实行全程追踪、监控。总值、安全员每天做到亲自听、亲自看、亲自查,严格把关,查排到位,充分了解安全工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安全组长。
(4)总结评比阶段。要求各部门对安全教育活动及时总结,上报总结材料,结合实际,学校考核小组对各部门、各班级安全教育活动进行评比。
2、实施五个“组织”工程。
(1)组织学习。每逢教师集中时间,黄校长对安全进行专项总结,并针对近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安全教育要求,环环本月扣,逐一落实安全工作。组织大家重温《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学习《食品卫生法》、《交通法》等扎扎实实地进行依法制校。
(2)组织讨论。分为教师讨论和学生讨论两部分。让师生去观察发现校园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哪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讨论一些问题,列出每周的细节教育如: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骑自行车上学;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打闹,护导老师要加强巡查;注意饮食饮水的安全卫生,不买“三无”冷饮;教育学生不出口伤人,不动手打人。课间活动不疯打,相互提醒安全要做好;课间不奔跑、打闹、追逐等,通过明确和落实安全的细节教育,引导师生更加关注校园的安全,关心校园的事和人。
(3)组织排查。总务部门深入电房、教室、办公室、食堂、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室检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并认真记录,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提出意见;做到查出一例;整改一例。严格排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安全操作,重视食堂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制度,牢记安全无小事。
(4)组织宣传。向全校师生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开展活动,各班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 为内容以安全板报、小报宣传和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知识竞赛、举办安全讲座,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晨会和红领巾广播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5)组织活动。“城管小卫士”系列活动;征集课间安全活动方案:小安全员培训活动;课间活动摄影比赛;“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安全教育”漫画专辑等以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活动,其活动过程让学生深感安全的重要性。
二、基本体会:统一认识,规范制度,落实行动,力求三个到位。
l、把握精神,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力求认识到位。
根据学校、党支部和团支部的统一部署,我校对安全生产月的通知广泛动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和安全教育内容,力求使所有教师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主动自觉地提高安全的防范意识。
2、坚持四“化”标准,力求组织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摸索出一套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提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就很难持久,就不能上规模、上水平。我校在进行安全生产月教育活动中,摸索出了四“化”标准,即一是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活动科学化;二是认识统一,管理科学,活动规范化;三立足校园,辐射社会,活动立体化;四是及时总结,加强宣传,活动实效化。
3、双管齐下,全力推进,真抓实干,力求行动到位。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过程中,我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双管齐下,全力推进,力求使学校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三、活动意义:通过“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长了学生的安全知识,让小学生认识到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交通规则等法令、法则的重要性。明确了在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增强和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