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庆典晚会是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寄托着4万多名在校师生员工、众多暨南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承载着百年暨南深厚的历史底蕴,负担着向海内外宣传暨南的光荣使命。2006年11月25日晚在暨南大学旭日运动场举行的“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晚会”渲染了百年校庆热烈的喜庆气氛,浓墨重彩地抒写了百年暨南曲折光辉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场面壮丽,气势恢宏,既如史诗般庄重隽永,又如锦绣华彩般璀璨夺目,晚会获得巨大成功,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回顾晚会的演出统筹工作,尽管经过很多坎坷和艰辛,但是收获却十分丰富,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百年校庆庆典晚会演出统筹工作简要回顾。
从2005年11月开始,主要创编人员已经开始为百年校庆庆典晚会进行前期筹划,直至2006年11月25日庆典晚会成功举行,历时整整一年,其主要历程如下①:
2005年11月21日~24日——晚会方案第一稿落笔,完成第一次预算;
2005年11月25日——第一次与中央电视台有关栏目联系合作事项。主题暂定为“树人百年、声教四海”的庆典晚会的筹备工作由校庆筹备委员会办公室文体组启动(与一年后的同日演出巧合)……与中央电视台六个栏目联系合作的筹备工作直至2006年8月初;
2006年8月18日——确定由我校独立举办晚会,文体组工作启动;
2006年8月24日——全体学生编导紧急返校;
2006年8月25日——编导组举行会议,晚会编导工作全面启动(与三个月后的同日演出再次巧合);
2006年9月10日——庆典晚会演员海选计划启动,演员招募工作开始;
2006年9月19日——学校成立校庆晚会指挥部,全校全面动员,庆典晚会基本板块节目的排练全面展开;
2006年9月27日~30日——庆典晚会基本板块节目接受第一次审查;
2006年10月1日~7日——完成庆典晚会基本板块节目的音乐制作,部分节目的编导安排了强化创编;
2006年10月8日~28日——主要节目排练、合成和第二、三次审查;
2006年10月29日——庆典晚会主要节目进行了汇报表演和领导审查;
2006年11月2日——完成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双庆晚会演出任务;
2006年11月5日——完成教授、博士合唱团校歌、生日歌录音摄像;
2006年11月12日——完成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双庆晚会演出任务;
2006年11月13日——完成舞台搭建,完成庆典晚会的全面合成;
2006年11月14日~16日——完成庆典晚会的连排、彩排、带机彩排暨第一、二次校内公演;
2006年11月17日——完成庆典欢迎晚宴室内乐音乐会演出;
2006年11月18日——庆典晚会现场执行因雷雨延期后,又于图书馆广场组织“民间庆典晚会”;
2006年11月19日——完成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双庆晚会演出任务;
2006年11月25日——庆典晚会现场执行。
二、 积极筹备、集思广益、呕心沥血、反复推敲晚会创编方案
2005年11月21日,在首届亚洲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以下简称“亚大田”)刚刚闭幕的时候,我校亚大田开幕式表演的主要创编人员即开始构思百年校庆晚会的创意与编导方案。在成功举办亚大田开幕式文体表演的基础上,参考同时期内地其他兄弟院校举办校庆晚会的经验,我们先后提出6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创编方案。又先后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6个栏目进行了合作举办校庆晚会的联系,拟定了相关的创编方案。因与央视栏目合作费用过高;届时只能录播;教育部新出对高校举办校庆的规定……学校经研究决定②:百年校庆的庆典晚会采用本校组织创编的方案,以体现学校的历史与特色。
创编方案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后,将创编的基调紧锁暨南百年发展脉络,彰显百年暨南精神,凸现百年侨校特色,烘托百年喜庆气氛;以庆典晚会担当向广大师生弘扬校魂的使命,以暨南人的心讲述暨南人自己的故事。我们认为:暨大的百年史正是中国百年民族史的缩影,很多师生对本校的光荣历史并不了解,我们要借庆典晚会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将百年校庆庆典晚会变为爱国爱校传统教育的鲜活课堂。2006年9月,文学院伍巍老师、张海沙老师和硕士研究生綦珊同学开始创作晚会的台本。
创作过程是紧张而又艰辛的,由台本版序从英文字母A开始编排到定稿本的K(5),就可知仅台本的修改次数不下30余次,更不要说不计其数的局部字斟句酌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百年校庆晚会台本的创作得到广大暨南人的关注,全体校领导每个人都提出过对晚会台本的修改意见,召开过3次会议进行专门的讨论和研究;晚会的艺术指导张铁林院长和北京校友会陈默会长就自己在晚会上表演的内容提出过修改意见;台本在晚会工作网页公布后,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广泛反响,收到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晚会台本创作的最终定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广东电视台的总导演王乃斌老师在晚会合成阶段就台本每一个环节与创作人员逐一敲定。晚会台本的主创人员不辞辛劳,在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学业的情况下,凭着满腔热情,以“向百年暨南的列祖列宗致敬”的心态,不计得失,笔耕不辍,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经过了无数次痛苦的取舍,终于完成了这一承载了百年暨南沉甸甸历史,千千万万暨南人不朽精神的百年校庆庆典晚会台本,为百年暨南起航的船帆上写下了胜利的航标。
②校庆庆典晚会工作协调会纪要(暨学【2006】62号),第2页
三、广泛发动,全情投入,沥血滴汗,创意编排晚会节目
为夺回失去的时间,晚会导演——学生处学生活动辅导科黎丹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我校学生艺术表演活动的积累和创新潜能,承担了具体确定基本板块与主要节目并与台本进行同步编导的重任,使创编方案成功实施。
2006年8月24日,学生编导组全体紧急返校,在次日的会议上布置了编排任务和协作分工计划,开始了晚会基本板块与主要节目的编排工作。我校在此次晚会上演出的节目完全由我校师生自己创作编排,甚至连演出的服装、道具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为了节约晚会开支,同时保证演出质量,老师、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勤动脑,勤动手,设计出一套套精美绝伦的演出服,制作出一件件堪称艺术品的演出道具。黎丹老师不但编导了几乎全部的舞蹈节目,而且设计了十数款演出服饰和道具,这些服饰和道具即使以大量资金租借,也未必能够达到现有效果,而我们花不多的钱,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却呈现出令专业人士啧啧称赞的华丽场面。
《生日颂歌》中少女手捧的烛火是学生会学习部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试验了10余种发光器材和玻璃器皿,最终找到的最佳制作方案。花费不多,增色不少。医学院的《非洲鼓舞》引人入胜,但是谁也想不到那些看上去地地道道的非洲土着的木鼓,原来是同学们用塑料花盆、纸篓、板凳、彩纸和棉绳制作的。大型移动舞台由电动改为人力推动,仅此一项,学生会同学就为学校节省了10余万元,且效果不减。
晚会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是由晚会总监制及音乐总监——学生处王红主老师选曲、编辑、制作与合成的。晚会重头戏——三块巨大的LED屏幕的全部视频内容和电脑音乐,都是由艺术学院马超老师带领的大屏幕工作组在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全力协助下完成的。
百年庆典晚会不折不扣是我们暨南人自己的晚会。全体参与晚会各项工作的老师们常常一直工作到凌晨,白天还要处理日常工作,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持续3个月之久,没有周末,没有休假,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就是凭着这股毅力和暨南人“打不垮,压不弯”的钢铁精神,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完成了学校赋予的这一光荣使命。
与以往大型活动不同,此次庆典晚会的演职人员的招募,没有行政摊派和强制措施。我们以“海选演员”方式向校内外的暨南人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母校百年校庆活动。令人欣喜的是,海选活动得到全体暨南人的热烈响应。张铁林院长应校学生会的邀请出任了此次海选活动的形象代言人。海选在团体、个人、学生、教工、校友、家属等各个层面展开,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共有1672名各类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加上舞台下的近2000名场景演员,整台校庆晚会的演职人员一共有3600余人,全部是我校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教师、校友、教工子女等,这在中国校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参加合唱新校歌的490名教授、博士,来自全校17个学院、部、处,很多是单位主要领导,尽管肩负学校重要的工作,老师们依然十分投入的参与到新校歌的合唱排练和演出中。胡军校长和蒋述卓书记的寄语,高度肯定和赞扬了教授博士们浓浓的爱校情怀,对教授博士们合唱的新校歌寄予了殷切的期望③。事实表明,代表着暨南精神的近500名教授、博士们没有辜负广大暨南人的厚望,他们“以暨南人独特的风采,深情地为我们自己的事业歌唱,自豪地为百年暨南的辉煌歌唱,把首唱新校歌作为一份献礼,永远记载在我们这所世纪学府的百年新页上” 。
广大参与晚会演出和工作的学生则是晚会中最可爱的人。此次晚会从主创人员、编导、剧务、统筹、舞台监督到演员、普通工作人员,主要的力量就是我们的在校学生。我们借鉴了成功举办亚大田的相关经验,通过建立工作网页、集群电话网、QQ群等方式加强主要骨干力量的沟通,上传下达做到顺畅无误,同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锻炼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创造力”的学生干部和文艺骨干队伍。此次排练我们并没有采取停课练习的方式进行,参与演出的学生都是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多人从此失去了午休的时间,失去了早睡觉的权利,甚至连吃饭都很难赶得上。学生们就是凭着最单纯的对学校的爱,对集体的爱,支撑着从9月走到11月。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晚会上不要说露脸,或许连一个名字都看不到。
我们看到:他们无怨无悔的为了母校的百年华诞辛勤奔波——汗水浸湿了衣服,拧一把就好;膝盖摔伤流血了,凉水冲一冲就好;跑得太急,哮喘犯了,用药喷一喷就好……平均每个演职人员为晚会付出的时间是150个小时,很多学生都说这150个小时或许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150个小时。作为老师,我们要知道,这150个小时是学生们从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中挤出的150个小时,是学生们用自己的血汗凝结的150个小时,是
[1] [2] 下一页